1.《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2.年级组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活动方案

3.小学二年级语文的作品目录

4.语文的课堂上,如何和孩子进行很好地互动,尤其是在小班教学中

5.《一株紫丁香》课文原文

6.求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参考文献10条

7.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计划总结

一株紫丁香板书设计_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一、研究专题: 依据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呈现出的问题以及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及重点,我们学年组确立本学期语文教学研究的专题依旧为:“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以后阅读和习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二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学期,通过对这个专题的持续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好语文形成良好开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标进行此专题研究是为了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切实进行最基础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外积累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等方法,准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专题分解:

依据教材编排和组元训练,立足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我们将专题分解如下:

(一)第二组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可以重点训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积累一点写事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等策略的具体化、细化的研究。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情的预设,特别是对思维生长点、发散点的把握。

学生面——重点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感情朗读等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组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编排了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重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师面——根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点拨,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学生面——学习质疑讨论、评价故事内容,通过入情入境朗读或表演来理解课文,大胆进行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哲理。(三)第七组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本单元课文有《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情感,加深体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策略研究。学生面——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以及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四、 月份研究内容与措施:月份 内容 措施 授课 9月 第二组元教学前精心设计切入点和预设学情,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江红 《一分钟》10月 第四组元 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评价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迟雅琴 《坐井观天》11月第七组元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美好品质,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引用资料理解课文耿业清 《‘红领巾’真好》 12月 梳理总结 五、预期成果:(一)教师方面:1、总结、提炼、发展已有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如:切入点的设计策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力训练的策略、读写结合训练模式等等。2、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二)学生方面:1、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2、选择合适的片段指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二年级级部转化差生计划 作者:未知 来自:单县实验小学 点击:78 时间:2005-10-11 由于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间长,加上孩子入学早、年龄较小,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较底管理不够严格。以致于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计划: 一、 寻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

1、 学习习惯差,听课作业不认真。

2、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3、 个别是智力因素。

二、 对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

1、 从任课老师同学那里了解该生的在校表现及优,缺点。

2、 联系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及优缺点寻找差原因。

三、 针对不同类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树立自信,逐渐向优生转化。

1、 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结合家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习惯在哪儿,并让其有意识地去改变差生习惯。 对听课不认真的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醒,对作业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扬,差的地方给予鼓励并指出如何改正,让他们当面订正。2、 对智力差的学生,要结合家长,让他们多费些精力,多花点时间,平时让孩子多写多练。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规定涉及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出发(有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通过实证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当前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例如:讲《秋天》(《暖色音乐》)一诗,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离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教诗歌的经验,让学生探究归纳诗歌的“跳跃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讨论、交流、短评的形式对此诗进行学习,并自己动手学写小诗。这种尝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每篇周记都有人写诗。并摘抄了许多小诗。学语文的兴趣大增。

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像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怎样看待“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例如:《猎狐》一文的阅读抓住两点即可。一是由情节“猎狐“——“放狐”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怎样;一是整体感知全文后的所得——“为什么”。把握了这两点,基本对这篇课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明白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授受双方都有的放矢。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节)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如《蜀鄙二僧》)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后,语文学科由原来占总课时的3O%左右减为占总课时的2O%-22%,课时减少,阅读量增大。中、高年级课文一般为35篇(包括精读、略读),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一般是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充分利用学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实行能力的迁移。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讲深讲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为僵化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年来围绕“考试”而旋转的教师和莘莘学子们,不由得欢庆鼓舞。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平台上,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各显其能,展示才能,让更多教师和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成为“自由”的人。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繁华的虚假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形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以往那种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为历史,而应将主动权全面的完整的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教师只是一个宏观调控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共同探讨交流,将自己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无形中传给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既然对话,就有对话中大差异,真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仁者见忍,智者见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为

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师是否听之任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不仅能放的得开,更应该收的来。成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惜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强调多元理解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信马由缰,我们的教学必定是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某一发展水平。应此,作为调度者的教师,应该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准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二“无招”与“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绝,身怀绝技,他们信奉“无招胜有招”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觉得无招比有招更能取敌制胜。语文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语文教师可能耳熟能详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让语文这棵大树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进景下,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了。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本来是审美教育,其学科的独特性

决定了其教发的灵活多样,如果我们只限于几种模式,无疑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带着脚镣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一致,方式可以多样。在宽松的环境里你教的精彩,学生也学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应此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可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话式”的作文批改方式应该得到青睐。

作文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缩影。应此作文的批阅尤其重要。阅读一篇作文无疑是一次师生对话。评语是师生沟通的媒介, 教师针对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评语,学生再根据评语修改作文,。这样一方面学生吸取教师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达到心灵的沟通,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付之以行动,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六个步骤:①自选内容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②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目标,明确意向;③自渎课文,正音释词,编自然段序号;④自主作答,“我认为本文的内容是

,主旨是

”;⑤参照课后习题再读课文,力求找到答案;⑥归纳小结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预习本上。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过去有段时间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研活动或赛课中,为了课堂出彩,我常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秀的学生,如全班最善朗读的去朗读,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画画的去画画……实际上只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跑龙套”,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课堂上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刚进校时活蹦乱跳,畅所欲言的孩子在学校呆了两三年后居然连手都不敢举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有此教训,我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也留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材

《一株紫丁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组“校园生活”中的首篇课文。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问候和感激。一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礼物,更是一首值得吟诵的师生情谊的颂。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感悟,让学生体会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并树立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文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2.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诗语言押韵的特点,初步感知这一语文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及词语,能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尊敬教长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株、踮”等八个生字,会写课本“休、伸”等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紫丁香这种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识记本课生字、词语,能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刚刚过去的教师节老师收到了同学们精心的小花、贺卡这些表达对老师问候的小礼物,这节课我们要去看看育才小学的同学们给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怎样的问候。

课件示紫丁香的

2.介绍紫丁香的相关知识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标注小节。

2.课件示生字,指名请学生拼读。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读好两个翘舌音“株、除”和“踮”的声调

3.扩词练习指名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扩大学生词汇量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自读、同桌互读、领读、齐读。

一株花踮起脚消除疲倦挂牵困难休息伸手香甜唱您好

5.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减一减、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2)同桌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

(3)集体交流

6.同桌互读课文,读准字音。

7.展示读文:指名读引导学生倾听,并对同学的朗读做出评价

8.齐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三、生字书写

1.课件示本课生字,学生拼读。

2.指名请学生读拼音、数笔画、说结构、认偏旁。

3.学生交流书写方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教师重点指导“、您、牵”三个字的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注意对学生书写姿势的提醒,观察学生生字书写情况及时指导

四、生字、词语巩固

1.指名请学生读课本27页的词语。

2.学生自选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五、作业

把自己看到课题后最想知道的内容写在课本25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

1.学生开火车读课文中相关词语。

疲倦小院枝叶休息唱安静盛开感谢牵挂消除眨眼又香又甜脚尖儿花儿

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又_又_”式的词语训练

2.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句子,指名读。

(1)桌子太高了,我要踮起脚尖才能拿到上面的东西。

(2)我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新种的一株小树旁。

(3)今天妈妈很疲倦,一到家就困得睁不开眼了。

(4)奶奶住院了,家里除了我没有别人。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学文过程

1.课题质疑

(1)教师板书,学生对课题质疑。

(2)课件示:a、谁种的?b、为什么要种?

2.学习第1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板书“我们”

(2)同学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栽种的?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

(3)学生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踮起脚尖轻轻种下紫丁香想给老师带来一份惊喜的情感

3.学习2—5小节

齐读课文2—5节,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要种紫丁香?

(1)学习第2小节板书“陪伴老师工作”,指导学生做好批注

A、“夜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B、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3小节板书“消除老师疲倦”,指导学生做好批注

A、“疲倦”是什么意思?

B、你们觉得老师的工作辛苦吗?那就为老师唱一支吧!男女生分别读

(3)学习第4小节

在春雨的滋养下,丁香花吐露花苞,绽放了美丽的笑容,感谢老师对同学们的挂牵。板书“感谢老师挂牵”,指导学生做好批注

A、理解词语“挂牵”,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B、教师说一说自己在假期对学生的挂牵。

C、教师范读。

(4)学习第5小节

A、课件示插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描述图中的内容。

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B、是啊,夜已经深了,老师仍然没有休息,此时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会对这位老师说些什么呢?

C、文中也有一小节内容是同学们对老师想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伴随老师梦乡”,指导学生做好批注

(5)领读—接读课文此环节可由一名学生领读,其余学生接读,也可由男女生配合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浓浓的情感

领读:“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

接读:“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领读:“老师,老师,”

接读:“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领读:“老师—”

接读:“绿叶在风里沙沙……”

领读:“老师——”

接读:“满树盛开的花儿……”

领读:“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接读:“老师,休息吧……”

(6)教师小结:课文学习完了,这株紫丁香带着对老师的感谢、祝福种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不仅仅是语言可以表达情感,音乐同样可以颂美好的事物,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妙声音。

4.指导背诵

(1)课件示课文内容并指名请学生回忆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

让绿色的枝叶夜夜和老师做伴;

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老师消除疲倦;

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老师挂牵;

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伴随老师梦乡。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填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抓重点进行背诵,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试背课文。

三、语文小知识

1.教师介绍押韵这一语文知识。诗中,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2.课件示文中词语并请学生拼读。

窗前做伴疲倦挂牵又香又甜

3.引导学生自主找出相同的韵母“an”。

4.学生朗读初步感知押韵的作用。

四、作业

1.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背诵《一株紫丁香》。

2.以“谢谢您,老师”为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年级组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活动方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词,了解常见职业名称。

 2、根据情境,练习写话。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4、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培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5、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

 难点: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读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

 3、请“小老师”带读词语。

 4、解释词语意思。结合,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5、全班一起齐读词语,每个词读三遍。

 二、我会写话

 (一)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课本短文景物:田野、云、大树。

 示例: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

 好像一群小绵羊

 2、你喜欢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来说一说。

 景物:风景,花草树木,山峰,河流,建筑等都属于景物。

 3、指名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像…”的句子。

 提示:鲜花——蝴蝶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

 4、写一写。拿出练习本,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上“…像…”的句式,写一写,写一句即可。

 5、作品展示。

 挑选优秀的作品放到投影下进行展示。

 (二)介绍我的好朋友

 1、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2、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以“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这个思路组织语言。

 3、出示课本示例。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4、作品展示。

 三、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

 这两句话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解。

 特别: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路过、走过”的意思。

 4、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

 一、我会积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出示3句谚语)

 1、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2、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

 3、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4、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音频,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会的地方圈点勾画,读完小组交流。

 3、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

 4、分五个小结,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指导校音。

 5、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踮疲倦、挂牵”,理解两个词的意思。放到句子中理解。

 “踮”:一个动作,表现出孩子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老师

 “消除疲倦”:消除疲劳,让老师放松心情。

 “牵挂”:时刻的想着我们。

 6、复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能说一说吗?指名复述诗歌内容。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

 7、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8、尝试背诵诗歌。

 三、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我们去探索。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发展。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田野——绿毯我的朋友。

 天空——棉花糖、小绵羊他是谁?

 小河——飘带长什么样子?

 月亮——白玉盘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情,了解和认识到谚语和诗歌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字。

 3、积累词语。

 4、熟读背诵《鞋》。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见剪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下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课前准备: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咱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爸妈妈会教给你们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课本,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3、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4、小组学习我的发现中的汉字:

 读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5、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6、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三、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上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读):

 看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说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⑴(出示课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⑵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①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B、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C、我们能做那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②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⑶上台表演:

 ①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②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⑴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⑵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⑶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的争夺赛吧!

 ⑴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桔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对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⑵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⑶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将一朵小红花。

 (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什么想说?(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说明大家都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行吗?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会僧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4.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会僧依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5.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见的联系。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图,比比谁的眼力好!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看到到的情况。要求:一开始看到了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观察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了吗?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出来吧。

 2.根据习作提示,让学会僧无拘无束的小组交谈中,捕捉习作内容,激发习作兴趣。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对观察日记和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学生试写。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找出12种花名,联系句子说好所各种花的特点或了解到的其他内容。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歌谣导背诵:抓住花的特点。

 (6)抄写歌谣。

小学二年级语文的作品目录

一、研究专题: 依据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呈现出的问题以及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及重点,我们学年组确立本学期语文教学研究的专题依旧为:“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以后阅读和习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二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学期,通过对这个专题的持续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好语文形成良好开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标进行此专题研究是为了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切实进行最基础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外积累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等方法,准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专题分解:

依据教材编排和组元训练,立足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我们将专题分解如下:

(一)第二组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可以重点训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积累一点写事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等策略的具体化、细化的研究。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情的预设,特别是对思维生长点、发散点的把握。

学生面——重点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感情朗读等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组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编排了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重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师面——根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点拨,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学生面——学习质疑讨论、评价故事内容,通过入情入境朗读或表演来理解课文,大胆进行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哲理。(三)第七组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本单元课文有《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情感,加深体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策略研究。学生面——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以及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四、 月份研究内容与措施:月份 内容 措施 授课 9月 第二组元教学前精心设计切入点和预设学情,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江红 《一分钟》10月 第四组元 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评价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迟雅琴 《坐井观天》11月第七组元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美好品质,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引用资料理解课文耿业清 《‘红领巾’真好》 12月 梳理总结 五、预期成果:(一)教师方面:1、总结、提炼、发展已有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如:切入点的设计策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力训练的策略、读写结合训练模式等等。2、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二)学生方面:1、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2、选择合适的片段指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二年级级部转化差生计划 作者:未知 来自:单县实验小学 点击:78 时间:2005-10-11 由于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间长,加上孩子入学早、年龄较小,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较底管理不够严格。以致于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计划: 一、 寻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

1、 学习习惯差,听课作业不认真。

2、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3、 个别是智力因素。

二、 对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

1、 从任课老师同学那里了解该生的在校表现及优,缺点。

2、 联系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及优缺点寻找差原因。

三、 针对不同类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树立自信,逐渐向优生转化。

1、 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结合家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习惯在哪儿,并让其有意识地去改变差生习惯。 对听课不认真的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醒,对作业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扬,差的地方给予鼓励并指出如何改正,让他们当面订正。2、 对智力差的学生,要结合家长,让他们多费些精力,多花点时间,平时让孩子多写多练。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规定涉及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出发(有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通过实证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当前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例如:讲《秋天》(《暖色音乐》)一诗,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离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教诗歌的经验,让学生探究归纳诗歌的“跳跃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讨论、交流、短评的形式对此诗进行学习,并自己动手学写小诗。这种尝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每篇周记都有人写诗。并摘抄了许多小诗。学语文的兴趣大增。

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像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怎样看待“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例如:《猎狐》一文的阅读抓住两点即可。一是由情节“猎狐“——“放狐”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怎样;一是整体感知全文后的所得——“为什么”。把握了这两点,基本对这篇课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明白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授受双方都有的放矢。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节)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如《蜀鄙二僧》)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后,语文学科由原来占总课时的3O%左右减为占总课时的2O%-22%,课时减少,阅读量增大。中、高年级课文一般为35篇(包括精读、略读),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一般是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充分利用学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实行能力的迁移。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讲深讲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为僵化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年来围绕“考试”而旋转的教师和莘莘学子们,不由得欢庆鼓舞。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平台上,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各显其能,展示才能,让更多教师和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成为“自由”的人。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繁华的虚假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形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以往那种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为历史,而应将主动权全面的完整的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教师只是一个宏观调控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共同探讨交流,将自己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无形中传给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既然对话,就有对话中大差异,真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仁者见忍,智者见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为

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师是否听之任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不仅能放的得开,更应该收的来。成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惜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强调多元理解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信马由缰,我们的教学必定是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某一发展水平。应此,作为调度者的教师,应该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准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二“无招”与“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绝,身怀绝技,他们信奉“无招胜有招”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觉得无招比有招更能取敌制胜。语文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语文教师可能耳熟能详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让语文这棵大树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进景下,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了。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本来是审美教育,其学科的独特性

决定了其教发的灵活多样,如果我们只限于几种模式,无疑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带着脚镣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一致,方式可以多样。在宽松的环境里你教的精彩,学生也学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应此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可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话式”的作文批改方式应该得到青睐。

作文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缩影。应此作文的批阅尤其重要。阅读一篇作文无疑是一次师生对话。评语是师生沟通的媒介, 教师针对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评语,学生再根据评语修改作文,。这样一方面学生吸取教师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达到心灵的沟通,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得其所的。

语文的课堂上,如何和孩子进行很好地互动,尤其是在小班教学中

序言  第一单元  《识字1》教学设计  《识字2》教学设计  《识字3》教学设计  《识字4》教学设计  《练习1》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1.《秋游》教学设计  2.《2008,北京!》教学设计  3.《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练习2》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6.《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7.《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练习3》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8.《小鹰学飞》教学设计  9.《青蛙看海》教学设计  10.《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11.《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练习4》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识字5》教学设计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7》教学设计  《识字8》教学设计  《练习5》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12.《要好好学字》教学设计  13.《的扁担》教学设计  14.《梅兰芳学艺》教学设计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6.《孔繁森》教学设计  《练习6》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17.《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18.《青松》教学设计  19.《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  20.《美丽的丹顶鹤》教学设计  《练习7》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1.《水乡歌》教学设计  22.《云房子》教学设计  23.《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练习8》教学设计  附录·好课实录  1.《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  2.《云房子》教学实录

《一株紫丁香》课文原文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概括了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并且提出了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 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 ,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创设情景是互动的必要

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窗前一株紫丁香》时,我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3、激励是互动的动力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行为科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 = F(能力×激励)即是说,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高低。可见,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4、角色的适当变换是互动的必要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 我在上《白雪公主》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层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我们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教学互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是《语文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

求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参考文献10条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涵盖小学到高中的内容,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株紫丁香》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株紫丁香

作者:滕毓旭

踮起脚尖儿,

走进安静的小院,

我们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

就让它绿色的枝叶,

伸进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师——

绿叶在风里沙沙,

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老师——

满树盛开的花儿,

那是我们的笑脸,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师,休息吧。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及词语,能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师:教师节那天李老师收到了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小花、贺卡这些表达对老师问候的小礼物,有这样一群小朋友呀!他们给老师送上的礼物可特别啦!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 生:想

3. 师:(出示紫丁香)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与紫丁香有关,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4. 师: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把书翻到P25页,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向字典求助。并想一想:孩子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是希望它能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1. 整体把握课文

师:同学们都已经读完了课文,那谁来告诉李老师孩子们栽下的紫丁香能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生:它的绿叶可以和老师做伴,为老师唱歌帮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倦等等。(如果同学们说不到这些答案,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2. 初步识字

师:课文当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生字宝宝,请同学们瞪大眼睛看着大屏幕,谁来跟它们打打招呼。(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

生:拼读生字

3. 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

师:屏幕上的哪些读音我们应特别注意的,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生:“株、除”是翘舌音,“院”是整体认读音节,“踮、倦、牵”是三拼音节。

师:哪位同学想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生:小老师带读

师:小老师真不错,李老师想听听在没有小老师带读的情况下,你们还能不能读好。来,伸出你的小手。

生:伸出我的小手

师:我们不仅要把生字读好,而且还要能记住它们字形。能不能告诉李老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生:“踮”左边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店字。

生:“株”左边一个木字,右边一个朱字。

生:“院”左边一个耳朵旁,右边一个完字。

师:疲、倦、株这三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去掉偏旁读音不变。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这样我们就更容易把它们记住了。

师:识字的方法很多很多,生活处处有生字。我想细心的小朋友却不会错过它,同学们一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认识更多的生字。

师:谁能给屏幕上的生字宝宝找找朋友,给生字组词。

生:小院、院子、除法、除去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的不错,李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不知同学们还能不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呢?(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师:火车开得真棒!谁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一株、小院、踮起、消除、疲倦、挂牵、困了 )巩固生字,顺势检查孩子对生字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

生:小院 我家小院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花。

师:孩子们可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语境中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真情互动

师:同学们闯过了一关又一关,对生字已经非常熟悉了吧!如果生字宝宝又回到诗歌里面,你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25页,全班齐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1.讲评第一小节

师:请同学们看到第一节,谁来读一读。

(1)出示“踮”巩固

师:谁来读读,给它组个词吧!请学生做示范,踮起脚尖儿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上台示范

师:哦,原来这就是踮起脚尖儿。走的可真轻呀!想想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踮起脚尖儿?举例说一说

生:偷偷地做事的时候

师: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呢?

生:怕打扰老师

师:那谁能猜猜老师在干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

生:在改作业、休息等等。

师:老师多辛苦呀!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低着头在昏暗的灯光下批改作业的正是老师。正因为有了无数个这样的日夜,孩子们才一天天在进步!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踮起脚尖儿。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谁愿意来试试!

2.朗读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1)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比赛读二、三、四、五节,由学生互评。

(2)学生朗读课文,表达出诗中饱含的感情。

四、指导写字

师:诗歌读得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写字吧!指导书写“困”“牵”

(1)先观察

(2)学生书空

(3)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六、板书

5 一株紫丁香

学生 送给 老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计划总结

推荐你一个网站,中国知网,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郑国民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6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国民近代的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的过渡时期,无论是教学的目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方法,都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的特征,既保留着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又逐渐增添了当时的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书讯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00小学语文备课艺术12.00小学语文教学艺术16.0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11.00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13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易昌波,王天白 文献来自: 江西教育 1981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要明确教学任务,切实搞好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 1、由识字教学过渡到阅读教学。一,二年级识字是重点,三年级虽也有识字的任务,但重点已转到阅读上。语文教材取消了集中识字和给独立阅读课文全部注音的形式。因此,识字主要以学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文献来自: 四川教育 1980年 第0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两点是和一二年级不同的。另外,由于学生已经学会查字典,在识字教学的教法上也应和一二年级有所区别,要加强查字典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1)读准字音课本中的所有生字都有注音,基础。11练中巩固汉语拼音的作业有{5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

丁炜 文献来自: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使u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上诲右|盲n研2002年第10卿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丁炜$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

雷小芳 文献来自: 文教资料 2005年 第2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留心生活,你会有无尽的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雷小芳$耒阳市红卫煤业公司子弟学校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吴爱宝 文献来自: 上海教育科研 1987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发展,还有待于不断研究和完善。3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吴爱宝<正> 二年级阶段总结性考察是整个小语教学过程中一项关键性的评价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付宜红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崔峦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教学应做的全部工作。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偏向。2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

戴玉琴,赵海 文献来自: 教育科学研究 2002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戴玉琴$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00021 @赵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1. 新课程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姜迎雪,白先杰 文献来自: 吉林教育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根据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达标模式,我们进行了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语文第二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二课时为例。第一步,复习上节课认读的生字词。第二步,交待学习目标。这节课第一展示朗读课文的水平,第二展示写字的水平。然后教师出示课件《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2.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之我见

卢松春 文献来自: 龙岩师专学报 1997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并以此为目的进行教学全过程的改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3.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王本中 文献来自: 电化教育研究 1996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各试验学校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资料。 2.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最。通过教学试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都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对使用计算机很感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4. 探源寻根 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

田本娜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4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根深叶茂 今天我们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的态势呢 ... 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必须扎根传统,面向现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传统、发展语文教学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5. 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

杨寿琼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马关县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分别在城东学校、城西学校同时举行。这次竞赛有各乡镇、城区3校推荐出来的语文、数学各17位选手参加,观摩人数达600余人。此次竞赛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参赛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尤 ... 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马关县教育局教研室@杨寿琼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

田本娜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7.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

吴忠豪 文献来自: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正> 一、美国小学的语文课程。 美国小学的课程一般分为语文、数学、社会学、科学、艺术(画图、音乐、舞蹈)、体育等。而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超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8.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戴佩瑶,徐文博 文献来自: 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也是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 ... 能全面地、深层次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戴佩瑶@徐文博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9.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

陆燕 文献来自: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种教学效果与第一次的教学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陆燕$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226100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0. 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权瑚 文献来自: 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作一大略的比较 ,以帮助大家了解韩国小学语文教学状况 ,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国朋友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语文教学 的定义

搜小学语文教学 的学术趋势

搜年级 的学术趋势

翻译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学

搜索相关数字

山东省少年级运动员

年级学生作业量

年级语文教辅书成本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开发表的专业论文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对语文的教学,要随时做好 反思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几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 教育 学生珍惜春光,开展 种植 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利用配乐范读,自由练读,有感情地诵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图文对照,读议结合?的 方法 ,通过让学生?读、想、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环节设计较好的是:

 1、 谜语 激趣,导入新课。

 从谜底巧妙地引出?雨?,联系实际的季节自然地导出?春雨?,将春雨图画在黑板上,学生很感兴趣。

 2、采用随机教学法,指导精读,感悟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找出喜爱的诗句。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懂的词语,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美,丰富学生的语言。

 3、 拓展训练 ,启发想象。

 (1)让学生想象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2)春雨使万物生长,如果你是动物、植物,想对春雨说什么?

 4、质疑问难。

 通过质疑诗的开头、结尾为什么出现两次?春雨沙沙?, 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诗的内涵。

 5、推荐古诗。

 扩展知识面,进行知识的延伸。

 在本堂课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 、教学思路不够开放。

 在启发学生想象?春雨来临的时候,你想干什么?时,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用画笔来装点大自然。

 2、过渡语言设计不够精练。

 3、朗读训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

 这首诗歌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可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练习仿写。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我到小学上了一节二年级的识字课。这节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纵观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突出了识字课的特点。

 识字课文与其他课文的教学相比,没有阅读分析,也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学习,重点应落实在字词的教学上。虽然对于低年级来说,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生字的读音,学会写每一个生字,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但是作为识字课,应该与之有别。识字课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还要读好词串,体会韵文的节奏与韵味,有时还要了解词串构成的规律,排列顺序的编排以及由词带出的一些信息。我在教学这篇识字教材时,注意了字的层次,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掌握字音字形,实现了最基本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前四 组词 串是按特点编排的,每个词串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以?u?为韵母的,这样的形式就是押韵,读来会感觉朗朗上口,增添了韵文的节奏感和韵味。

 2、对简单、空泛的识字教材进行了?枝叶?血肉?的补充。

 这篇识字教材一共有12个词语共24个字,内容全部是各种动物的名称,没有情节,没有情感。如果平白直序地教学,学生很容易疲惫。所以,首先,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说一些动物的 成语 ,再让学生找到自己认识的或喜欢的动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发现中,自然地去认识动物的名字?文字,由图入文,把形象与文字联系起来。其次,在引导理解词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 经验 ,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满足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使资源得以共享与扩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 课前预习 与资料收集的作用。再次,为了引导学生观察,深化对动物特点的认识,让学生用句式练习说话,使简单、空泛的词语回归到活生生的现实中去,从而使学生产生生活的联想,教材立刻变得立体与丰满。

 这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就是对写字的教学偏轻了。本节课40分钟时间,

 我只留了约5分钟时间用于教写字,而学生真正用于写的时间则更少,只是在书上描红,都没有时间认认真真地去自己写上几个。对于识字课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秋天的图画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 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1

 2 黄山奇石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 文章 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 想象力 ,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2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训练学生读懂 句子 ,把句子连起来了解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为了帮助理解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引导,借助一些媒体加深理解。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4古诗两首课后记

 苏轼的《赠刘景文》并不常见,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3、讨论。(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 说说 诗意)。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

 3

 语文园地一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 贺卡 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4

 识字二课后记

 本课的词语表现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读起来感到亲切、有趣。但学生的 兴趣 爱好 有所不同,有的喜爱琴棋书画,有的喜爱吹拉弹唱,也有的喜爱栽花种草。学习时,可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优势,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体验不到的一些乐趣。学生在表达时,有的没把心理话说清楚。学生在谈话时引导他们说准普通话,想好了再说。

 一株紫丁香

 1、课文中的紫丁香,是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礼物,代表学生热爱老师的那颗真挚的童心。这一点,教学时引导了学生读中感悟。

 2、默读课堂中还是第1次出现,学生没达到要求。

 六 我选我

 班级选小干部是一件孩子们都关心的事,学生很容易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做事有自信心,适当地表现自我,更要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心。在学了课文之后,对学生进行我选我的口语训练及小练笔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一分钟

 许多孩子都有睡懒觉的经历,有的起床后还磨磨蹭蹭的,所以也有迟到的经历。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不用自己乘公交车,不用独自上学,快迟到了,自有父母替他们着急,甚至有父母为他们的迟到说情。为此,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学时那紧张的情景,在课 5

 堂上进行多向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一分钟的重要性。朗读时抓住一些 提示语 认真地读,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时间的重要性的认识。

 八 难忘的一天

 为国家***做计算机表演,小学生不仅没有这样的体验,也难以体会这样的事,因此,在教学前要搜集有关当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的史实。把一些放大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及感情的升华也会有一定的障碍。因此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语文园地二 单元后记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教室 唱歌 、跳舞、练乐器,在植物园赏花、浇水、追蝴蝶......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举行了主题班会,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学生学习部首查字法时,我先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然后再实践学习查字典。

 >>>下一页更多精彩?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