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科研过程管理包括什么

2.科研项目管理36条建议,建议不易,做到更不易

3.科研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区别

4.科研管理手段

5.如何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

6.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高校科研的管理工作

7.科研项目管理的介绍

科研管理_科研管理费

武器装备科研试验安全管理九条规定旨在提高武器装备科研试验的安全性,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这九条规定包括:总则、责任制度、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危险源控制、实验程序、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评估总结等方面。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地防范事故风险,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一、总则

总则要求将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重视安全管理,确保科研试验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科研试验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推动责任到人,形成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组织管理

要建立科研试验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并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科研试验安全管理的工作合力。

四、安全教育

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强事故案例分析,加强现场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

五、危险源控制

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危险源评估,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在试验过程中排除或降低危险源的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六、实验程序

制定科研试验的操作规程和实验程序,明确试验的标准和要求,规范试验过程,遵循科学规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七、事故预防

通过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完善安全管理。

八、应急救援

建立健全科研试验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职责和任务,提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确保在突发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

九、评估总结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总结,分析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武器装备科研试验的安全水平。

高校科研过程管理包括什么

科研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能力、经验都有所成长,是不是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记录一下呢?那么一般工作总结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科研管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研管理工作总结1

 回顾这一学期,结合县和学区的文件精神及校本要求我组成员开展了教研会议,确定了科学组本学期的工作,根据我组成员有地投入其中,并积极参加省培训平台培训课程,将所学知识化为行动,运用于教学之中。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向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时事政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作为我们活动的指导方向!我们结合了校本教研开展了各项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我们以务实、创新的工作做分要求自己!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科学教师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归宿,切实解决科学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开创我校科学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本组的做法

 本学期我们在校本教研与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作的结合下开展了活动!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以本学年市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作:教学内容的文本解读和拓展作为我们活动主题!

 在开展听、评活动中我们都围绕素养提升的主题进行讨论研究,并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所以在开展听评课前,我们的集体备课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我们组成员在集体备课前都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保证在开课前能尽量地设计好!听课后认真评课,而我们评课的主题就是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拓展为方向,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经验、建议,全组教师一起积极研讨,这样不仅促进了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本组教师从备、教、辅、改、研、评等各个环节,树立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在备课中不仅考虑教师的教,而且更多思考学生如何学,并且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我们尽量在工作中我们做到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展我们也遇到诸多问题,我们组内教师普遍年轻,实力和理论都不够,没有指导师,这样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就变得理论的指导性不明确,只能通过网上查询及咨询其它校外比较优秀的教师,多数时候我们自己在摸石头过河的方式中不断的尝试中!

 三、反思与改进

 反思我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失误和不足,我们的教科研的制定和具体步骤相应的实施虽然踏实的落实,不过部分成员会只流于形式;同时外出培训和听课的机会虽然有,但不是很多,这对老师视野的开拓有很大的限制;还有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许多实验设备和器材与新教材不配套,或者已经破损、有部分遗漏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科研管理工作总结2

各位领导、同事们:

 20xx年,在所党委和院科研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的关怀和支持下,经科室人员努力,倾心服务于全所科研工作,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组织科技攻关、项目申报、项目管理、成果鉴定等方面都取得了大的突破。现将20xx年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申请

 在所领导的全力支持下, 20xx年全所承担各级项目18项,新争取项目6项,项目经费突破100万元。另外通过积极运作,就黑龙江蓝莓产业化发展、红果越桔研究、树莓新品种审定、猕猴桃野生考察等方面与相关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

 二、科研成果

 在相关科室的积极配合下,科室圆满的完成了成果申报、成果鉴定等工作任务。全所各项课题都按顺利完成了任务,并取得了一大批新的科研成果。今年共获各类成果6项,登记果树新品种1个,参与审定农作物新品种4个,鉴定成果1项,公告成果2项。

 三、学术氛围

 在所党委的领导下,20xx年开展所青年基金答辩、院级项目申报预答辩等学术活动3次。学术活动的开展使全所青年科技人员快速成长,在院级课题申报中脱颖而出,学术氛围浓厚,科研管理水平大有提高。

 四、学术交流

 为适应新时代科学的发展,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今年先后选派科技人员去美国考察食品加工项目,参加“世界农科院长高层论坛”、“全国草莓会议”、“全国李杏会议”、“全国小浆果会议”、“全国沙棘会议”、“全国果树会议”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0余人次。拜访国内同行业知名专家10余人次,问经取策、寻求合作。接待国内外著名专家10余人次。通过对外交流,不仅使科技人员开拓了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在对外交往中寻找到了合作的机会、锻炼能力。

 五、科研管理

 20xx年共出台落实科研管理条例(制度)10余个,实现了科研管理的制度化,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年中田检、课题总结好于往年。按照统一登记、分类归档、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原则,使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

 存在的问题:

 科研管理工作是能人不乐干,一般人又不干的苦活、累活、憋屈活。再加上我们都是兼职、年轻人工作经验少,以致在工作中有许多服务不周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与谅解,同时也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

 三年工作

 1、围绕我所发展战略目标,做好科研规划和布局,重点强化科研管理和创新。

 2、巩固现有项目来源渠道,开拓新的项目申报途径,重点强化纵向课题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3、强化成果申报。要提高成果申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真正达到宣传展示单位形象,科技人员劳动得到认可的效果,实现服务社会的同时,科技人员得到实惠。

 4、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科研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产出成果,而科研成果的获得往往体现在科研人员身上,所以需要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的奉献意识、强烈的责任心和不妒贤忌能、不计个人得失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与科技人员和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交流沟通,提高个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增进情感交流,加强学习,使自己更好地为科研管理工作服务,提高科研管理质量。

 5、利用政策鼓励、科学引导,积极广泛的调动全所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所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作出贡献。

 一年来我本人工作做的不够,在此向领导、同事表示歉意。同时考虑本人身体原因等因素,现在是犹在,精力不足,恳请所党委同意本人辞去科研科工作。否则会贻误工作,乃至影响所整体发展。

科研管理工作总结3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xx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科研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与教学的关系非常紧密,是整个学院工作的重点。我院一直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学院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搞好全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xx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

 学院在组织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多次召开了院领导班子和各教研室组成的申报工作会议,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对申报项目的老师进行指导,提高申报的项目的质量。20xx年度,学院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15项。立项15项。

 二、科研成果质量有所提高

 本年度,学院全体教师共发表论文31篇,其中核心和权威核心期刊13篇,占总量的42%(20xx年为31.5%)。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EI收录9篇(20xx年为6篇)。20xx年度结项各类项目31项。获得省、市级奖励12项。

 三、科研团队建设初具规模

 学院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整合科研群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团队建设。20xx年,学院有1名教师考上博士,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整合各方面,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的相关事宜正在有序推进,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xx年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邀请了郑州大学李梦如教授等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也有10余名教师外出参加了各类学术会议。

 五、科研管理上新台阶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学院认真完成了科研管理的日常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使学院的科研管理

 更上一个台阶,为提高学院科研成果质量,对已发表论文、申报科研项目等进行奖励,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继续完善科研档案存档工作。对全院的科研档案进行清理。

 总的来说,20xx年学院根据其发展的方向、学科特色、,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开创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但也存在诸如科研成果数量偏少,高水平论文和高级别项目少,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完善和提高。

科研管理工作总结4

 自20xx年调入中心校以来,坚持以“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教科研氛围,开展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带领全乡走入教科研前沿,现进行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教育科研制度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任教科研管理工作,我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以业务学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作为新课程研究的主阵地,带头参加教研活动,并建立“基地校”,引领教研组,科学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导航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使得教科研工作顺利地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1、在工作中,坚持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教研,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听评课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加强了备、讲、批、辅等各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研活动中,研究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理念。坚持执行每天下午放学后半小时学习,集中与分组学习为主,测评为辅”为原则,确保学习有、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期期有重点,次次有主题,有见解。双周四下午的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效益,促进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扎实有效的进行。

 2、认真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认真组织教研及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主持人“五落实”。对于组内开设的、校内组织的常规课、汇报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参与听课、组内评课,并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每学期,教师听课人均在15节以上。

 3、每学期,加大教学调研力度,用听、看、测、问等形式,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调研,我的听课不低于32节次,评课不低于20节次,准确把握了教学动态,了解到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1、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先导,理论学习是基础。学校为教师订了相关的教学杂志供教师借阅,使教师有书可看,有感而发,为撰写理论笔记、论文、随笔打下基础。我们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领悟。我们提倡教师利用好学校的网络,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资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

 2、自我反思制度。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建立一支具有教科研意识的师资队伍,自我反思是促进个体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教师课课有针对性的反思。可记一节课的成败,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学习中的独特见解等,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3、抓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有步骤分层次开展,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继续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师傅的指导,加上徒弟的努力,青年教师在备、讲、说、评能力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开展常规科研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重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指导,通过听评课和与教师座谈,了解课堂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与教师一起研究对策,实施有效教学。每次活动教师们非常重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各教研组也积极为参赛教师出谋划策。课堂上,教师们都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精美的课件、独具特色的设计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2、积极开展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鼓励大家积极搜索网络,校校安装了光纤,配备了多媒体,达到信息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

 3、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为了在教师中树立质量意识,每年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教学管理汇报会。对期末检测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校领导从总体评价、成绩与进步、问题与思考等方面做出系统、全面的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就成绩与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对于我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乡一中也在中考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去年综合评价全县第一,今年在过程性考试我乡一中取得第一,二中取得第五的骄人成绩。

 四、课题引路,科研强师兴校。

 我积极引领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以科研促教改,认真抓好教研工作,进行教法、学法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小课题”,校校有“大课题”,积极推进校本专题研究。现我乡有三十多个课题业已结题,有效的推动了教学,现有五个省市级课题、三个县级课题正在研究中,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

科研管理工作总结5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我们的科研从xx年到现在,已经到了结题的阶段,也就到了即将宣告结束的时候了。有些欣喜,有些彷徨,欣喜的是长久以来的努力的结果终于要出世了,彷徨的是不知道我们这次的课题研究能不能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回首过去一年的时光,与导师以及其他成员一起一起,我们围绕着“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趋势研究”这个课题,不知道开了多少次会议,不知道看了多少资料,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报告,不知道走访调研多少地方,一路走过来,有悲有喜;一路走来,我们一直在这过程中不断成长。

 还记得xx年五月份是的时候,那时候在在上系主任储老师的课时,储老师和我们讲了关于科研训练项目这个消息,当时的我虽然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当时怀着一腔热血,就报名了孙群老师的项目,那时候,我主要是负责看一些与我们课题相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整个科研过程横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我们的科研工作在孙群老师的带领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资料收集到调研工作的展开,最后是调研报告的成形。有事情和小组成员一起商量,有问题一起解决,分工合作,力求做到最好,不懂不会的就去问孙群老师。我们一直都相信,只要坚持,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在这历经一年的科研中,我成长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通过这次科研,最明显的就数阅读理解与资料分析能力的提高了。记得科研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是大量资料的收集、阅读与分析,那时候,我什么也不知道,看着电脑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几次退缩,几次振作,刚开始时硬着头皮去阅读,但常常是一篇文章看完了,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只好重来,几经反复,又多次向研究生学长学姐以及孙群老师请教,最后终于把大量的资料看完了,整理好了。现在的我明白了面对海量的资料要如何进行阅读与分析。另外,通过这次科研让我懂得了团队的力量。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要的是组员间的相互分工与配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可以更好的展开。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是它也占据了大学一半的时光,无休止的会议与繁重的工作量是对我们无限的考验,我们需要坚持,需要有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坚持才是胜利!

 然而,我们整个科研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出现一些小插曲是不可避免的。记得有一次,我和研究生赵伟学长去合肥市卫生局调研,由于当时准备不够充分,和卫生局的沟通比较缺乏,在基本上准备好材料之后才发现,其实有些东西凭借我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失望之余,给导师打了电话,还记得当时师姐说:“没关系,这条路行不通,我们可以另外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但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只要我们全力以赴,问心无愧就好了!”是啊,我们只可以去尝试着让别人来配合我们的工作,而不可能强迫。找到一个目标,我们就要尽力,至于结果,那不是最重要的了。在进行实地调研时,由于我们的问卷设计不够合理,当时好多社区居民拒绝填写问卷,最好不得不在导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问卷。还有一次在省卫生厅调研,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访谈期间出现冷场。

 在这一年里,我感觉我不断在成长,不断在进步,通过这个项目,我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以下进步:

 一是增强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在参与项目前的我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而通过本次非常具体的科研活动,则激发了我的创新欲望,为我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了动力。

 二是增强创新的毅力。以前的我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而本项目的调研活动许多的工作是在暑炎热的进行,这样就进一步增强了我个人的毅力。

 三是提高创新的兴趣。以前的我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而本次科研训练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趋势,和我们的专业相一致,让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了解我省社区卫生发展情况,同时不局限于课本,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社会,对于有进一步多了解的学生远远不够,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

 四是增强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而在本项目中,通过走访安徽省16个地级市,了解各地区社区卫生发展情况,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创新观察力。

 五是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这次科研训练项目锻炼了我们的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

 同时通过本项目,为我论文写作打开了思路,历史4个月,我的论文《关于安徽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的思考》从初稿再经过孙群老师的多次修改,形成终稿,同时和研究生交流,了解发表论文的具体方法和相关技巧,最终在长春大学学报得以成功见刊。这个过程让我充满了成就感,也为我后来两篇文章的发表奠定了基础。

 近一年来,在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团队的努力合作下,我们顺利地结束了本科研训练项目,完成了对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调查,同时针对当前安徽省社会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并从各方位、各角度对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趋势进行了预测。这个成果是可喜的,是我们整个团队都倍感珍惜的,我首先要感谢孙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同时感谢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是他们让我有了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在整个科研训练项目的实现过程中,我也对“科研”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参加这个项目所产生的自豪感中,我体会到,“科研”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积极发现,努力思考,科研就在我们的身边!

 历经一年,我不知道我们的付出可不可以得到评委们最后的认可。尽管我们都很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有个圆满的结果,但是,这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最重要的是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努力了,付出了,在这期间,我们也成长了,成熟了。我想,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会继续努力,把科研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当然,最后还是希望我们的付出可以得到评委们的认可,我们的努力可以有个圆满的结果!参加了这次科研训练项目,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继续本着一颗执着的心,积极投身于科学之中,在科研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

科研项目管理36条建议,建议不易,做到更不易

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和档案管理。其中,过程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分为项目申报过程管理、项目执行过程管理、项目结题过程管理和项目成果管理四个部分,如何开展好科研项目管理首先必须从抓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开始,将对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科研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区别

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多年,一点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其实每个展开都可以写一篇专题文章,后续会逐步安排,希望有所裨益。

1.科研精神和责任心很重要,这是一切科研工作的基础,不管是对做项目的人还是管项目的人。否则,项目过手也不过是狗熊掰棒子而已。

2.分清“客户”和“用户”,很多时候它们并不是一体的。客户是投资方,但用户才是决定你项目的价值有多大,能不能用,事情能不能做长久。倾听用户的声音,这很关键。

3.项目论证时如果需求论证不充分或者“挖了坑”,那么就要用项目全生命周期去填。其实很多项目的失败,是在项目立项前就已经失败了,后面怎么挽救都没用,慎始才能善终。

4.充分的需求论证离不开对专业、技术和问题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提炼概念、归纳问题、逻辑推理和判断。坐在办公室里想象的事情,终究不靠谱。

5.不要害怕科研竞争,要拥抱它、欢迎它,它会让你(或单位)认识你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到底有没有内裤——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公开、公正和透明。

6.选对项目负责人,项目就成功了一半。永远不要在办事时,低估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和人之间这一点的差别,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7.一流的人可以把三流的项目干成一流,三流的人可以把一流的项目干成不入流。而这一切,与项目性质、类别和体量无关。

8.项目的组织水平,反映了项目管理的水平。组织不是简单的分工、分活、分钱,而是在思路清晰的基础上,做好总体研究和专题分解,并让每个单位(或人)干合适的事情。

9.从经验看,项目出了问题首先是思路问题,具体反映是总体出了问题。但是很多重大项目经理,可能根本就没有总体意识,很多项目也压根没有总体。

10.实事求是的经费预算和分解,可以让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真的少受很多罪。参研和外协,有时候只是面子问题,有时候是策略问题,把事情干好了才有意义,才会被真正看得起。无论何时,都要先进“圈子”,再找“位置”。

11.永远不要相信一个月做出来的项目实施方案,必须审签、评审后“冻结”,我们都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天天喊“冻结”的人,要么真不懂,要么别有用心。

12.项目方案的变更和成熟度控制是常态,越是好的项目,越是经常性“纠偏”。只是那些越做越好的项目,经常“正向调整”,还有些不断掉链子或后退的项目,经常“负向调整”而已。

13.很多单位的项目管理制度在实施阶段几乎没有东西写,因为放手太松。试问,万级、百万级、千万级、亿级项目的管理,能一样吗?

14.牵头单位不要总是想着去欺负参研或外协单位,风水轮流转,总有一天,会欺负回来的。

15.牵头单位如果是小牛拉大车,拉不动的话(大家不配合),应该反思:要么思路有问题,要么没用好。体制内靠组织协调,体制外靠利益激励。

16.在“同行评议”机制下,行业专家的意见在不违背项目目标和思路的情况下,要充分纳。“听人劝、吃饱饭”,否则,影响的不仅是项目团队的诚信,还有企业的声誉。

17.专家的意见无论是否纳,都要有理由、有描述、有反馈、有闭环、有归纳。更重要的,要在报告中落实具体修改完善,这很重要。

18.项目实施的节奏,要有性,很多项目的失败就在于一阵忙一阵松,当整个团队麻木了,项目就只能凑合结题。

19.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本质是技术管理。脱离了技术去谈、进度、经费、质量等,基本上都是空谈,抓不实也抓不紧。

20.项目管理人员更要看文件、改材料、写材料。一是非此不足以了解、熟悉和掌握项目,二是非此不足以取得个人进步。

21.项目管理人员看文件时,要养成良好习惯,要学会从会场看后拿走留存。与后续的项目任务书、技术报告、工作总结等对照着看,越看越会有心得。

22.项目管理人员或项目经理应该有两张表,一张项目统计表,一张项目问题和风险表。对自己的项目数据脱口而出,才算管的明白和熟练。

23.如果有机会(其实自费也应该),一定要去考个IPMP证书,至少C级,管理或实施大型复杂项目的,至少B级。否则,你和圈子里的高手聊天,总是会不在一个频道上,有时会很尴尬。

24.项目收尾时,必须整清楚依据和验收标准,这不是儿戏的时候。不少项目经得住验收、经不住审计,就是这个原因。

25.项目文件的分类分级签署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项目比较大的时候。三、四、五级审签或弹性审签都可以,但是,绝对不可以不审签。

26.项目团队往往是跨部门、跨单位的组成,项目文件审签几乎是除了合同外,项目文件控制的唯一手段,请珍惜你的签名,有时你真的可以签不同意。

27.会议必不可免,但绝不是越多越好。会议一是解决问题,包括布置检查工作、协调解决难题等;二是要学会认识人,会混圈子也是一种本事。

28.熟悉政策、了解情况是管理人员的基本功。当你熟悉政策并可以参与到规划或顶层制度制定时,标志你的本事得到了上层的认可。

29.了解基层群众或项目团队的情况,是了解项目的重要侧面。不必事事开会,吃饭时、路上偶遇等都可以简单聊聊,兼听则明。

30.无论是口头汇报、书面请示还是项目简报,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很重要,不行就练,永远不晚。

31.每一个领域的研究,一定要“专”,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把参考文献追溯3级,时间久了,你不是专家谁是专家呢。

32.每一个项目管理者,都应该像下象棋的人一样,一切以项目为中心,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统筹、协调和调度。特别是要学会用领导,这才是高手。

33.未来的项目,逐步落实绩效评价,有实效和没实效,经不经得起项目后评估,是每个项目及其利益相关方在立项之初就该考虑的事情。

34.科研经费基本上是国家财政经费,本质上是纳税人的钱。干好项目,不仅是对国家和单位负责,更是对纳税人负责。

35.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经理乃至课题组成员的性格因素,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事情该如何办,怎么推进,抓的紧不紧,都在一两个关键的人身上,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作用。

36.项目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也是一门专业,又管项目,又管人。一定要结合单位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最适用的。

科研项目管理的36条建议,建议不易,做到更不易!

朋友,你认为呢?

科研管理手段

两者间的区别在于管理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不同。

科研生产管理体系是指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而建立的管理体系,其目的是提高科研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研究过程管理、研究成果管理等内容,主要关注科研过程的规范性和高效性。而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建立的管理体系,其目的是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包括质量、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内容,主要关注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性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两个管理体系都有管理、控制和改进的要求,但其管理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和实施。

如何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

导语: 随着我国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数量增长显著。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985工程?211工程?和?协同创新?等国家战略以来,输出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提升明显。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科技发展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深层次和结构性的问题,导致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从科研管理体系的角度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从要素、职能和驱动机制三个方面解构科研管理体系,将为今后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1.1 高校科研管理体系概述

 科研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单项管理工作的整合与集成,更应该是以一种科研文化、价值为导向,以相关管理理念和政策为手段,通过科研管理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组织、安排和实施,从而将整个科研工作单元(如科研人员、实验室、团队等)联系起来,驱动整个科研体系不断运转产生科学知识和成果的系统。构成科研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科研管理机构、科研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以及所属其中的科研管理人员。高校的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校级的科研管理领导机构、学院级的科研管理部门。校级的科研管理领导机构指科学研究处或科学技术处,多数学校为正处级建制,也有少数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将科技处提升为副校级建制,由主管科研副校长兼任校级科研管理机构的领导,并改称?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学院、实验室、校级科研机构也设有科研管理部门。

 1.2 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对于体系整体运转效能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践中,绝大多数高校取了?校、院二级?的科研管理架构。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即科技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安排学校全体科研活动,根据职能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平台基地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产学研合作管理办公室等;学院一级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上传下达,协助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完成相关管理工作,一般由院科研副院长及科研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综合类高校还设有社科处。?二级?管理体制的优势首先在于分权,与仅有一个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相比,权力不会过分集中;其次在于扁平化,管理层级少,校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任务能迅速到位,全校的科研任务指标可以分解到二级学院进行规划和考核;而且此种体制与我国高校?校?院?系?专业教研室?的行政管理体制一致,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有学者提出此种架构不利于跨学科研究的开展。如,李涛认为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本质上是?官僚式的架构?,此种构架不利于复杂动态具有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科研活动的开展。针对此问题,该文作者设计了由行政服务中心和科研发展团队组成的新型科研管理部门。利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两个部门之间及各部门内部实现信息有效沟通,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科研发展团队负责发现、培育、运作、成功实施校内研发增长点,争取校外科研。

 1.3 高校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科研管理人员是构成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重要元素。作为管理模式的实施者和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研管理队伍能够极大地提升科研管理效率。已有关于高校科研管理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级科研管理部门领导,也就是科技处处长;第二类是普通科研管理人员。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多由专业出身的顶尖科学家兼任,于是产生了所谓?双肩挑?的科技处处长。目前,?双肩挑?的利弊大小情况并没有明确的结果,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研管理部门普通工作人员的研究,主要探讨专业化建设以及激励手段两方面。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效率,需要依靠其内在素质的提升和外在管理与考核手段的改进。提高行政管理或公共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方面,除岗位津贴外,还要打开其职业晋升的天花板,不能只选拔任用科研业务人员,应该内外选拔相结合,给管理人员工作提升动力。

 二、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职能

 2.1 科研项目管理

 高校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是按照科研项目运行的周期,分阶段进行管理。从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科研项目的管理问题,分为项目启动、组织与准备、执行和结束四个阶段。而科研项目管理的第一部分工作是立项前的科研项目管理,也可以称为可行性分析阶段。实践中,科研项目申报的竞争中,可行性分析阶段至关重要。除了基于五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被广泛地借鉴到科研活动当中。可以概括为九个领域的管理问题: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管理、沟通管理、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除此之外,科研项目管理还应该对创新进行有效地操控,才能实现包括进度、费用、创新、潜在获利性以及风险投资人满意的成功标准。从加强过程和结果的角度改变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质量不高、?重立项轻研究?等执行问题,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明显。科研项目人、财、物的管理中,科研经费管理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有研究认为科研经费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科研经费在预算和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解决方式是信息公开、动态管理预算以及一定程度下放权力。

 2.2 科技成果管理

 高校对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与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合作管理、知识产权转让、创办校企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提供合同签订、政策咨询等相关服务。另外,还包括一些成果报奖、论文统计、建档等日常工作。知识产权管理是整个成果管理的核心,而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缺乏专业性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首先,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我国高校除了少数几个以外,知识产权均由科研管理部门代管,并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其次,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科研管理人员多为专业技术背景出身,缺乏管理和法律方面知识,而且我国高校目前尚不具备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体制。第三,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地方以及高校本身的知识产权政策较为功利,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片面追求申请和授权,扭曲了知识产权的本来目标实为运用和实施。应该从知识产权生态环境的建设角度去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规,进一步改善以追求产权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政策。

 2.3 学科与科研团队建设

 科研管理部门对实验室、基地、机构、工程中心的管理,并不是对其中的物品、资产设备进行管理,实际上是以实验室、基地、机构、工程中心等载体为依托,对以科学家群体构筑的科研团队进行管理。虽然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包括教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但单纯从科研的角度考察,依然属于科研团队的范畴。现有研究显示科研团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学科交叉合作不够,利益分配等团队内部机制不健全,缺乏整体规划、目标管理和组织结构设计。科研团队学科交叉不足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单学科体制,分配方式以及学术支撑体系完全单学科化,任何交叉学科的研究都难于冲破既定学科的界限,单单改变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作用微乎其微,应着眼于更大范围科研体制的变革。科研团队内部的运转机制包括成员分工、调配、绩效考核、激励、文化培育等机制,其中核心是利益分配。团队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对矛盾体,妥善协调二者并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依靠的是公平、透明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还应该把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而高校科研团队在目标管理方面确有欠缺。在团队建设论证阶段,应该将学校规划和团队目标结合起来,然后进行成员选择和配置,并根据人才和条件科学设计组织结构。例如,可以根据职能将团队划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若干小组,形成纵向层式结构,亦可形成行政工作组及横向矩阵结构等。科研团队也可以依托重点学科一同建设,可以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挑选若干课题组发展建设成为科研创新团队。

 三、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驱动机制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管理体系是一个组成元素多样、组织架构和功能相对复杂的系统。驱动高校科研管理体系运转的动力来自于管理理念和政策两个层面。

 3.1 理念驱动

 质量管理理论(或称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最初用以控制和提高企业生产出产品的质量的理论,后经发展诞生了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ISO9000族标准)。该理论认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应该满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互利的供方关系?的八大原则。我国高校应用该理论相对较晚,但是截至2012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近60所高校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34所教育部部属院校。鉴于此,学界展开了大量的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高校科研质量被概括为高校科学研究的过程、体系和产品的特性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程度,其理论过程可以分为客户与相关方提出要求、科研产品实现、科研评价与改进、科研产品输出给客户四个过程。而其实践过程可以分为质量体系的规划、文件的编制、试运行、内部审核及评价四个过程。其中文件的编制最为重要,必须对照ISO的标准将科研过程进行文字化,形成手册供质量监督使用。极强的性和可控性是质量管理的特点,也是引起争议的地方。科研活动具有创造性和不可重复性,科研管理中大量不确定信息难以使用机械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虽然大量文章说明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体系,但是实际调研显示各高校在建设中仍存在难以操作等问题。

 高校?去行政化?是近年来高教管理中一个热点,尤其是在科研管理方面,管理者多为专业出身,学术权力和行力的重叠,容易出现行力干预学术事务的现象。张晓军等认为高校科研功利主义风气盛行,研究者为拿项目就得跑部委、拉关系,最后造成资金滥用,原创成果稀缺。种种歪风邪气均是由于行政管理部门掌握巨大科研,并且分配的方式是通过行政化手段而不是学术自治。改革的方式是加强学术权力在教育部门向高校下拨,高校内部费分配的两级过程里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有学者提出在高校科研等公共管理领域,减少统治,增加治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科学评价、决策咨询、社会监督等高校学术事务中的作用。科学共同体想参与公共事务必须有恰当合法的途径,必须不断完善自治性和自主性,减少政治、经济等影响因素的干扰,形成体现科学内在价值的精神气质和自律性。具体的做法包括,建立国家学术咨询委员会,树立良好科研评价文化,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等。

 3.2 政策驱动

 科技评价工作是贯穿科研管理工作始终的重要工作。科研项目立项、结题、奖励需要评价,科研团队、学科、机构等建设需要评价,科研人员晋升需要评价,科研评价成为高校科研配置的重要依据和激励科研人员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落实科研管理理念的重要工作抓手。国内高校普遍取了以数量化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为核心的科研考核管理政策,即将科研人员的项目、论文、奖励按照级别、大小、多少、完成质量等情况进行打分,科研人员的津贴、晋升与此结果直接相关。因此,科技评价被形象地比喻为?指挥棒?,评价标准指向哪里,科研人员就向哪个方向努力,足见它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此种评价方法看似避免了同行评议方法中的主观因素,但实际上产生了严重的?重数量不重质量?心态和急功近利的科研风气问题。纠正科技评价价值导向的偏差,必须处理好科技成果产出的量与质的关系,一味倡导SCI等数量化的工具,忽视了科研质量,属于本末倒置的行为,定性同行评议与定量文献计量相结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评价标准、方法和效果与价值导向一致,并体现科研规律的本质才是科技评价应该继续前进的方向。

 四、 问题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总体看来,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研究基本上囿于一隅,针对科研管理某个过程或某个方面的研究较多,普遍缺少根据系统理论指导进行建设的科研管理体系研究。即使理论指导下的科研管理体系建设,要么理论适用性不好,如科研质量管理,要么理念难以操作或现阶段难以实现,如?去行政化?理念。其次,现有的文献中很少提及科研管理工作本身如何评价,科研管理体系的绩效如何衡量,已有研究对科研绩效进行分析。科研工作获得成功离不开优秀的科研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工作者,但如何衡量科研管理体系的优劣是需要学术界思考的问题。再次,科研管理体系本质上是科研支撑体系,科研管理工作是为科研工作者服务并适当进行监督和引导的工作,服务意识经常在文献中被提及。如何落实服务意识,具体可行的办法有哪些,都是今后科研管理研究的另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高校科研的管理工作

科研项目以项目课题为主,项目相关文件庞杂,涉及项目信息、人员、实验、购物资、文档、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OA系统实现研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全面了解机构所有项目的状况,人财物在一个平台上管理;能够灵活适用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管理,灵活搭建各领域的标准流程体系,可复制复用。

科研项目一体化管理应用:

1、项目全流程管理,提供统一标准:通过工作流打造课题项目过程体系,实现项目从启动规划、执行、收尾结题、评估的全过程管理。项目各个阶段的执行通过流程流转形成数据报表,满足项目全过程跟踪、统计与分析。

(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架构)

2、项目人员工时绩效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项目管理与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让绩效考核有据可依。

3、科研物资购报销一体化管理:物资与项目课题信息打通,在科研系统中同步物资类型信息,通过物资资料库,精确统计科研物资信息,缕清购报销审批流程。

4、实验管理:OA系统通过在线申请机制,实现项目执行中,实验室服务、资产有序申请与管理,优化实验室,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及服务质量。

5、成本精细化:借力信息化手段,在平台化OA系统的基础上,以项目为核心进行预算费用控制,通过预算管控、流程管控、定额管控等全方位、精细化费用管控。

6、知识管理-项目资料和成果归集与共享:OA系统提取流程中的文档,对项目过程和所有文件进行自动的汇总和管理。建立标准、完整的知识地图和标准化资料库体系:按项目、部门多维度进行统计,项目资料与项目流程实现联动,实时更新,将众多知识文档有序整理并且沉淀下来,易保存易查找。

科研项目管理的介绍

科研信息化管理(或科研管理信息化)是指在科研管理中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应用成熟的信息技术,为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运行、决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机制、提高科研质量、降低科研成本,支撑高校信息化建设。下文从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信息化技术引发传统科研管理方式的变革和信息化技术推动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管理队伍不稳定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队伍知识架构、研究、学历等日趋完善,逐渐增大了高校的相应科研管理管理工作难度,赋予科研管理队伍新的挑战,但是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没有能够引起高校的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没有相关的政策性对其进行支持,缺乏一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的相关培训,所以造成了科研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影响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科研严管理工作。

1.2 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科研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同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以上传下达为主,自主的创新性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科研管理完整性、高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1.3 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发展不协调,不够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由于高校科研的相关政策具有好的理论研究基础的科研人员倾向于申请国家横向课题,逐步形成了高校中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发展不够协调,虽然纵向课题有着较高的理论研究,但是其没有好的经济效益反馈,所以对于横向课题而言其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比较;反之,横向课题虽然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其理论研究水平比较差、研究水平不能得到还好的提高等情况,以至于达不到产助研的目的[1]。

二、信息化技术引发传统科研管理方式的变革

2.1 事务处理电子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许多日常事务工作的方式,从传统的纸质文件过渡到电子文档和网站实施。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办理科研事务。目前,各级科研主管机关都已实现了科研管理全程事务处理的电子化,科研业务所需的文件、表格均可通过网络很方便地进行下载,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事务处理重心转移到对相关文件制作的指导、解释、与审查方面,这种过渡代表了科研管理方式的进步。

2.2 科研过程管理电子化

科研过程管理是指对科研活动进程的监控,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和阶段点设置,对科研项目的过程进行及时的样检查和评估,掌握科研项目的执行动态。在传统科研管理方式下,由于存在信息规范、集、储存、评判等多方面的技术限制,进行科研过程管理困难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信息化技术推动下,科研项目契约文本实现电子化,项目责任人主要通过勾选选项,辅之以定量的文字描述,就可以将具体的项目动态输入数据库;项目管理者通过动态数据与存档的项目进度预案对照,就可以得到初步的检查结果。信息化条件下科研过程管理的重点是对项目现状与项目预案出现分离情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作出评估,提出解决方案[2]。

2.3 科研决策支持电子化

信息化技术可支撑新型的科研决策支持系统。和传统方式相比,这种电子化的决策支持系统更为客观、准确。它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多种决策分析和方案,是学校科研决策的重要助手,成为学校电子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决策支持系统以有效性为主要目标,对决策者起“支持”和“”的作用,支持决策的全过程。

三、信息化技术推动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

3.1 加强建设科研管理队伍并合理化其结构

首先我们想要从本质上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就得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其具有创新性的知识结构,有专业化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否则只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也只能够算得上是一纸空谈。所以,对于科研管理而言,人才的需求已迫在眉睫,再加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其良好发展。其次,建设科研管理的队伍,一方面要合理增加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重视素质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培训,多提供多层次性与多形式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使现有管理人员在素质与业务上得到本质性提高,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

3.2 建设规范制度,提高提高从业人员思想认识

建设一系列合理与规范的制度是优化管理体制的根本途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需逐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与执行,从制度上约束管理行为,从而能推动学校科研稳步发展。在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内在服务意识,调动科研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以推动学校科研快速发展。

3.3 创新高校科研管理,达到科学化与方法化管理

要成为一个好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拥有服务于人的意识,也就是管理等同于服务加方法,首先必须淡化自身管理者的身份,加强自身是科研活动的参与者,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主动参与竞争才能得到良好发展,营造出公平的良好氛围,从而为科技研究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调动出科技研发人员参与科研工作以及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建立迅速、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科研管理工作创新与信息化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科研活动才能有效开展并取得创新性成果。目前,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其要从体制上鼓励并保护科技创新,为科技研究人才创造基础研究的条件与组织建设协作科研团队,而且必须积极努力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不断加强自身业务与素质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充分调动出高校科研人才的优势与能力,正确引导科技研究工作快速与稳步发展。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