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作文点评_历届高考作文点评评语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历届高考作文点评”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湖南生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高考满分作文4篇和不下100字的评论!

3.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

4.如何评价 2021 高考作文题,各地语文作文题有哪些亮点?

5.高考典型议论文范文及赏析 优秀作文欣赏及点评

6.给高考作文加评析

历届高考作文点评_历届高考作文点评评语

湖南生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8湖南高考作文满分范文:

        勇敢地化蝶

        我想在不同的人眼里,高三,有着不同的形状。

        它可以是炼狱,可以是油锅,让人痛苦难舍,压榨着所有的意志力;它可以是朋友,是老师,一路陪伴着你的成长,让你实现着自己的人格蜕变;它还可以,只是一朵花儿的芬芳,倾斜了无比的吸引和动力,引导你勇敢化蝶,自信地飞向心中的理想。

        曾经在无数杂志上,版看到过许许多多离开校园的学哥学姐,无比怀念当初的高三的文章。他们感怀着当初的奋斗拼搏与汗水,更感怀着这样一种独一无二的美好。这于初入高三的我,自然是无可理解的——沉重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课业,父母焦虑殷切的寄望期盼,愈来愈复杂紧张的同学关系,还有乏味而充斥着火药味的课堂,这一切的一切,怎么可能拥有美好的模样?

        我只是习惯性地被逼着前进,从未曾想过生命中依旧有些色彩,忽略了属于自己属于青春的曼妙。

        依稀记得无数个失眠之夜,拖着疲惫的身子望望镜中的.自己,那样惨白的脸,布散着血丝的眼。看到的只有灰暗,我丧失着原本属于一名青少年的热血昂扬,属于青春年纪的拼搏与自信!我身处高考大潮中,却忘记了为自己喝彩,忘掉了生命中的温暖因素。一切如同打上了马赛克一般,令人迷惘,令人心慌,令人忘记前方的路途和未来的方向。我疑惑着,徘徊不前,害怕下一步的失败,害怕去面对来自老师父母的关切,只觉像只痛苦的毛虫,在自己的蚕茧里蠕动挣扎着,不记得外面世界的美好。

        于是,在一张张满是红叉的试卷面前,我将泪水咽进肚里,将头埋进双膝。有谁知道呢?在无数个撒着银星的夜晚,有个可怜的孩子拼命诵记着定理公式,拼命地做掉了一本又一本的习题。可现实依旧残酷而血淋淋——为什么风雨过去依旧不见彩虹,为什么收获与付出总不成正比,为什么成长过程中充斥着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

        可这就是我的高三吗?这就是那开展希望翅膀的起点么?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我边向往着那美丽的大学校园,渴盼着自己长久的付出,能有令人满意的答复。我不再有时间去害怕,就让理想与信念化作花儿的芬芳,引领我一直向前。我选择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努力,不管来迎接我的是成功与否,我依旧要学会微笑着对自己大喊:青春无悔!

        是的,而现在一切都已过去,那样混合着泪水与汗水的日子。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是的,当我坐在庄严的高考考场,这一瞬间竟只觉得充满着感谢,感谢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属于奋斗的日子,感谢这一切给自己打下成熟的印痕成长的印记!

        是的,当真正地超过了这段人生必经的旅途我才发现,有时置身太近反而感受不到这实质,往往要跳出事物才能把握其美好。正如现在的我,已然懂得学哥学姐的情怀,选择了勇敢地破茧。

        勇敢地化蝶!

       

高考满分作文4篇和不下100字的评论!

       首先说可以。高考作文是文体不限的(诗歌除外),所以高考作文写成文言文体例没什么不可以。而且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现在称作标杆作文)中确有这方面的优秀之作,包括江苏省王云飞同学于2014年高考写成的骈体文,轰动一时。

       其次说要慎重。高考作文毕竟是限时之作,短时间内完成将近一千字的写作,还要求扣题完成,这对考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除非对文言文的笔法驾轻就熟,否则写起来可能会磕磕绊绊,文思打乱,结果连篇幅可能都写不够,而且写出来的成品还可能很多句子不符合文言文的文法要求,写出来的是“伪文言文”,这样不但不能得高分,甚至连基本分都得不到。

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个行人,微弓着腰,担着沉甸甸的行囊,独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画的题目。

       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是李白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他愁的是遭贬的不幸,来这岸边借酒消愁。是李煜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园的悲哀,最后南唐后主只能结束于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绵绵无期!

       有谁愁的是旷世的悲哀?有谁愁的是古今的灾难?他们在这岸边徘徊、沉吟、挥泪,历史在岸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

       三闾大夫停留过,思考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情怀的写照吧!举身赴汨罗,这是他愁绪的延续吧!我看见了他的悲哀,看尽了他的痛楚,他默默地走开,却留给后世以悲壮!

       鲁迅先生停留过,他用铁一样的笔杆批判着,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在忧愁,他的肩上有着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会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他发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留给后人的思索。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他会承担这无尽的愁,给世界一个解释!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多少人的愁穿越时空,绵延至今;有多少人的愁承前启后,亘古不衰?是啊!他们还活着,他们仍然在愁着。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坚实的肩膀啊!

       [名师点评]

       文章值得说道的有以下几点:

       一、立意不俗,选材精当。文章以“一肩担尽古今愁”为题,以历史人物为思维定点,然后一步步搜寻,到底什么是“古今愁”,到底什么样的人能担起“古今愁”,顺着这个思路,作者引出了屈原、鲁迅,并以此佐证只有这样的人,担的才是古今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起古今愁!这“古今愁”就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能担起这样“古今愁”的人应该有坚实的肩膀。

       二、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一肩担尽古今愁”来行文,列举了各种材料,但都围绕这个中心。

       三、语言富于变化。语句整散交互出现,语势丰沛!

       2010年湖北卷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多一点幻想

       河边。暮色苍茫。“捡一块碎瓦,比打水漂。”父亲对儿子说。

       儿子服从。但只划出一条很短暂的弧线。“用力。”“我再没有力气了,”儿子灰心丧气,“爸,或许你能帮我。”“那么,跟我来。”

       到河边要穿过一片松树林,它的背后有块平地,那里绽放着蓝色的花儿,栖息着蓝鸟,还有一些恋花的彩蝶翩飞于光明与黑暗之间。这似乎不合他的心境。他高考落榜了,景色应该是悲伤的、灰暗的,林子里应该闪烁着微暗的火,像似有却无的希望。他该做的或许是踏着落花归去。他像是经历着一次逃亡,继续还是放弃?这是一个问题。

       他用力,只是一条短暂的弧线,就是近处也未能绽放美丽的水花。“我用了最大的力量,还是不行,”他说,“就像我的高考。”“是你缺少一点幻想,像这样。”父亲轻轻掷出一条悠长的线,仿佛不是碎瓦,而是一条飞鱼。“如果你像这样。”父亲向天上扔出碎瓦,用了很大的力气,可只是沉闷的一声,碎瓦坠入河底。“再像这样。”父亲向河里猛地一掷,更加沉闷的响。和上次一样,碎瓦坠入河底。

       父亲对他笑:“幻想问题。”“幻想问题?难道你是说我想上大学是幻想?”“不是,但大学并不是唯一的路。”父亲说,“有过这样的一句话,多一点幻想,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显然,幻想不光是力,还需要正确的方向。”

       父子都笑了。“那么你是要我踏出考试外的一条路来。”“是,创业,当老板去。”“幻想!可能吗?”“这要靠你自己的幻想力。而我现在做的只是和你回家。起点,终点,你在哪里都该有你自己的幻想方向和努力。”

       儿子仿佛当上了老板,多一点幻想,于是一条美丽的弧线在水面上,不是碎瓦,而像一条飞鱼,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点评

       本文采用父子对话的形式揭示出幻想的内涵,由日常生活中“打水漂”的游戏切入话题,然后渐次深入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高考”。一实一虚,双线并进。语言朴素,见地深刻,指出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不仅在于力度的大小,关键还在幻想的方向。作者文笔妙在写身边的事,抒自己的情,且能以情动人,以景感人。用小说来揭示文章主旨,是本文的最大亮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别具风格。

       第一篇: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

       “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 徐珊

       第二篇:

       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字眼,是一个能让行善者体知自身对于社会超出个体有限价值的义举,亦当成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温暖的手炉,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尴尬人尽皆知,就如那个感激却婉拒的家庭。

       使慈善处于如此进退维谷的境遇的,在我看来,可能是行善者披着慈善外衣的功利和作秀之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我无奈地认识到,行善者的一颗赤诚之心无可置疑,而他们行善举的方式往往成了让爱传递的最大阻碍。正因为他们总是惯于以“救世主”的目光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善意,受助者在这目光的省视下被点燃的一颗过于澎湃的自尊心让善意之举充满了火药味,从而,受助者拒绝牺牲在弱势地位下愈显珍贵的尊严和平等来满足慈善家的自身价值认同。就如那最后以施舍之名拒绝捐助的家庭,我相信,生活尚且难以为继的他们需要这份帮助,也许是以往受助的不堪经历或这位富翁的施助方式让他们艰难的选择拒绝。

       然而,慈善之路不应因行善方式不当而闭塞阻滞。既已找到症结,何不求良医以自治?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坚决丢下慈善这件标签,而以人类共同体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约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个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帮助的对象,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给他们以乐于接受而有意义的帮助与扶持,让受助人觉得,他们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着前进,而不是如难民领取政府施舍的粥粮。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发现了“苦力”的价值的基础上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运动中,与其称他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为所有农民、苦力的老师、朋友。他曾说:“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不愿安居太师矣,空谈误国计,而是扎根到农民中,探索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善举——开化与教育。

       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要成为坚固的岛屿,需要慈善的力量来修补脆弱的堤坝,而要让慈善有力前进,就必须行善者脱下救世主的眼镜,带上捐助对象的眼镜,扎根到他的世界中,问一句:“你需要什么,我们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们以对的方式共同前进。

       点评

       本文紧扣富翁热心慈善事业,捐助三个家庭的材料,引出有关慈善的话题,并以此为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

       文章开篇简单点出慈善的意义后,顺势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尴尬问题,进而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当,紧接下文论述如何改变方式,以人类共同体的平等身份行善,并举晏阳初的事例以佐证。最后,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为愿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文章观点明确,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采用适合捐助对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桥梁,让善意顺利进行,让爱心顺利传播。对当前慈善存在的社会问题分析较深入,认识较深刻,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思路清晰,论述较有层次。

       比较遗憾的是,文中一些长句的语言表达不太流畅,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证较薄弱,不够丰富有力。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陈一平

       第三篇:

       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点评

       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还是可以流动的,呼吁“让爱双向流动”。捐助与受助都是爱的表现,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有沟通交流,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并且一直传递下去。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众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

       围绕着“让爱双向流动”,作者在第二段,从施舍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双向流动的意义。第三段,运用了两个事例,作者从受助者的角度表达了爱的流动的价值。第四段从反面例子入手,表达了单向的爱的痛苦。最后发出呼吁: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当之处,可以选更恰当的例子。另外,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写得略嫌仓促,分析未够透彻。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讲师胡家俊

       第四篇:

       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顺畅,如第二自然段。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周小蓬

       第五篇:

       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点评

       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文章先写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两个例证阐释说明何为正确的捐助方式。相较于陈光标,微尘团体的行善不是伤害而是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文章接着分析受捐心态,依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进行论述,文章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结尾,以浇水施肥喻示施受双方的本真关系,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纵观全文,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挤走骨气”的表述不准确,傲骨与回报之间的逻辑关联略显牵强,还出现一个错别字“拙”,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李永中

       第六篇:

       点亮万家灯火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冠华作文网)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如何评价 2021 高考作文题,各地语文作文题有哪些亮点?

       每年高考如约而至,每年话题总离不开高考作文题。也许,我们早已远离高考战场,但我们总是愿意设想,若是我们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该如何答。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一、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解析及写作指导

        2023年3月15日,在北京出席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从材料字面回到生活与成长,也能写出很好的议论或记叙文章。如果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返回“现场”,写活场景中的人与事,写透对材料的认识,这不只是考场上令人满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学生对中学时代提交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总结,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两则材料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两则材料出发,联想到更多的语用典型案例,阐释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普遍规律,也可谓独辟蹊径的好文章。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的。这道写作试题所涉及的考查意图与目标,既是普遍的,也是个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鲜活的;既是主题教育的,又是语言文字的。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对每则材料各自的观点、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有丰富的延展。寓思政于语文之中,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正是试题的初心。

        三、青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成就彼此,多彩绽放

        说过:“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把自己融入集体,彼此成就,才能绽放出群体的光芒。由狭隘的利己走向崇高的利他,是我们新青年应追求的正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任何时代,人类的发展始终是合唱,不是独奏。正如魏源所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利己唯得小利,霖润他人方成大美。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私心,这些私心阻碍着我们去帮助别人。如果将这些私心换成博爱之心,以彼此成就的心态生活,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世界比想象的更美好。古有杜子美面容枯槁,失声痛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尺笔兴波,描摹人间疾苦,祈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观隋炀帝贪图享乐,堕入利己的狭隘中,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近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投身于革命,只求利他,叫数代人缅怀;今有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共享厨房,尽力雪中送炭,为多少病患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行走于人世间,当我们始终带着成就他人之心,便也常成就了自己,更为整个社会增添了色彩。

        利他精神是我们一脉相承的宝贵财富,人与人之间需要,国与国之间亦如此。

        利他之行暖世界,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朝《唱导文》有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行善利他之举正是如此,它能够驱散阴霾、照亮人心,像千盏明灯高悬,照得万里夜空一片明朗。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面前,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联。我国作为和平崛起的东方雄狮,为构建一个开放、和平、美丽的新世界,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与友邦患难相助,为海外源源不断地提供疫苗、医护的支援,在危机中发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最强音。

        独木难支而众擎易举,和衷共济方能共同繁荣,展现了“兼爱”的中国,让全球更加稳定安全。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与他人相互相互依存。流星固然璀璨,但区区一颗只能成为他人眼眸中的一瞬,只有成雨而来才会星光闪耀,照亮夜空;一人独行,不如结伴同行,互相帮衬,成就彼此才能够共赢,多姿多彩地尽情绽放! 一.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一花独放不是春怎么写 附作文点评及解析 二.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表格 最新等级细则解读 三.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作文怎么写不跑题) 四.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跨越再跨越怎么写(附满分范文和审题立意方法) 五.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跨越再跨越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如何审题立意解读) 六.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七.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热点话题预测(作文怎么写审题) 八.青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等级) 九.今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预测2023,附历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十.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审题立意,附满分范文 十一.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怎么写,审题立意附解析 十二.青海高考作文题目2023解析,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

高考典型议论文范文及赏析 优秀作文欣赏及点评

       全国I卷: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大意是给一段材料,写关于实现理想的主题。

全国II卷:以“论理想与家国情怀”进行作文。

全国III卷:根据一段给定的材料进行写作,作文题目为《可为与有为》。

我先来说说全国第一二三卷,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有红色特征。总的来说都是和理想有关。都可以往家国情怀上面靠,关注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

       基本上这类型作文都比较好写,平时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言名句,一些名人的爱国事例素材,往新时代方面靠拢,写最新的一些事例,例如袁隆平等。一篇记叙文就很容易出来。

       偏题的人应该会挺少的,基本上都能读懂题意,就是看谁写得更好,结构更加的完整,语言优美,用的事例比较先进,更能流露出真情实感。这个拉分应该不是很大,很少有人能写偏题吧。像高考生准备这种类型的作文应该是最多的,基本上考场就很容易能写出一篇,时间也不会太紧张。

       作文其实也是很有家国情怀的,不同的人生于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不同的事。人生道路不同,目标也不同。有的人生在太平的年代,照样不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投资失败,情感不顺,伤害他人。有的人生活在飘荡的年代,依然心怀大志,为人民服务。

       无论是生逢其时,还是不能生逢其时总有伟大的人,能够开天辟地做出伟大的事业。而我们就要用这些案例来叙述,最后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期盼。

       第二题目是写记叙文,现在大部分考生是练的都是一些议论文,这个文章可以写,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最后升华一下,获得了什么道理。我相信大部分考生选这个的会比较少,因为我们平常时练的都是议论文结构,非常的明显,容易去写。

海南卷

海南还是一如既往,全都是漫画,看着好难。

       全国卷的作文命题其实从去年开始就显示了非套路化的趋势,更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想深度了,高考作文正在奖励爱读书的人。

       而对于今年的“谈理想”,看起来虽然俗套,像小学生作文,但对于高三的考生来说也正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其实人的理想是在慢慢变小的,小时候想改变世界,后来逐渐长大了就缩小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小小的爱好,经受现实的磨砺过后,所谓的理想可能只是祈求不被世界改变了。

       高三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年纪,那些肆意的奇思妙想,在他们的人生规划蓝图上勾画出了所谓“理想”的线条,引领着他们去往梦想中的彼岸。

       我所看到的一卷作文,他正在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公式化学生思维。

山东卷

       这个在前一阵爆火的《觉醒年代》中也有涉及,「青年是强健的而非体弱的」,《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是第一次对体育观的阐述。

       今年山东卷的切入点是体育,内核是唯物辩证法,选择的片段是关于强者和弱者的辩证关系。

       强者不一定永远都是强者,弱者也不一定永远都是弱者,还是强调奋斗和个人的努力。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破除「东亚病夫」局面,就需要通过「强健精神,野蛮体魄」来强国,国家复兴,民族独立,都需要青年有所作为!

       再结合现在,体质健康也很重要,体育锻炼、体育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但不要只谈体育,不要忘了咱们这是高考作文,选题都是深思熟虑的,还是要结合实例分析来写一篇有逻辑、有力度的议论文,而不是时事评论。

       当然,作文的选题和立意一般会有很多,只要论证充分,没有明显的跑题,言之有物,不要空摆理论,言之有理,一般没啥大问题。但如果想要拿高分的话确实不容易。还要在表达和论述上下功夫。

总结

从各地卷子的题目来看目前主流价值观,还是以宏大叙事,做贡献为主。

       可为,是自己能做什么。有为,就是自己做到了什么。基本上是论述通过自己可以做什么,转变为自己做出了什么的一个过程。

       正能量写法是,通过自己做到的一些事情,从小事做起,做成大事,产生质变,以小博大,紧张刺激。或者是通过个人的可为,千千万万人通过可为早就集体的有为。

可以看出,主旋律是干活,拼搏,奋斗,然后有所作为。

       高情商写法:我学习了知识,然后进入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工科,制造业的领域,为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心里很踏实,看着祖国的未来一天一天变好,变得强大,我的心无比自豪。

       低情商写法:我学习了知识,然后去社交平台当博主up主和主播,进行科普,然后变现,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开店带货卖课程,完成了阶层跃迁,提高了生活品质,改变了命运,现在是机会遍地的时代,每个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梦想。

给高考作文加评析

        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在平时我们可以多看一些满分作文,写作的时候就能够活学活用。下面是议论文范文精选及赏析点评,供大家参考。

       

高考典型议论文范文及赏析

        范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数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 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像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儒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谩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谩"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

        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做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回避"和"协商"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点评:

        诗句哲理,感悟人生。

        本文是篇辩证析理的议论文,其基本特点有二。

        首先是富于哲理诗句反复出现。作者在首段开头引用苏拭诗句,以此表现本文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的审视,"通过大量事例对照分析后,作者化用古诗句"不畏浮云遮已只缘身在层",指明解决问题办法:身在高处,眼观四方。文章前六段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三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尾段开头引用苏拭同一诗篇中的前两句,突出强调从各个方面的性观察,将帮助我们避免进入感情的误区,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复性。文章尾句以"莫让浮云遮望眼"作结,哲理诗句首尾呼应。

        其二是本文能够大量援引或转述所供材料作为自己的叙事部分,且能叙议结合,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作者所用材料既有历史事例,有当今科学试验及国内政治生活中一些不正常现象(共用7个事,并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论证,从而得出:在认知事物的本质上,感情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

高考满分作文加点评

       <一>

       上海08年高考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阅卷老师点评:

        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二>

       2008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三>

       2008年江西满分高考作文:给人类的一封信

        先生们/女士们:

        晚上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小鼠标标――来自穴居田鼠家族中的一员,奉族长之命,向那些长期奋战在捕蛇一线、暗杀猫头鹰、追打黄鼠狼、虐猫一族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们不懈的努力,拓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使我们的安全得到保障,让我们从忍饥挨饿、提心吊胆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如今我们的家族日益壮大,广大农村已经被我们占领,到处活跃着我们兄弟姐妹们的身影。为了田鼠家族秋万代繁荣昌盛,我们需要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准备从“农村包围城市”,走进现代化的大都市中,享受文明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老鼠社会。各位也看见了,我们正逐渐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新生活,地球是属于我们的,你们人类靠边站去吧!

        不要持怀疑态度,事实就摆在眼前。其一,我们鼠类的繁殖能力是很惊人的,而且没有计划生育,迟早有一天数量上要超过你们人类。其二,我们每一只老鼠都是具有超级杀伤力的细菌武器,我们随身携带几百种病原体,听说过鼠疫吗?那就是我们的类作。其三,我们鼠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智商,人类老一套的捕鼠器和假耗子药根本吓不到我们。其四,我们鼠类是一个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群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是钢,可以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夜生活丰富的田鼠,我不得不对社会的发展感慷不已,以前我以为只有我们鼠类和我们的老对头们喜欢过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现在你们人类也过上了这种生活,其内容比我们要丰富多了。

        千百年来,我们和人类进行斗智斗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证,我们已经对人类种种恶习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已经被你们人类折磨的遍体鳞伤,我们鼠类义愤填膺,人鼠大战既将上演。我们誓要将人类赶出地球。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动物,我和你们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我们也有自己的梁祝传说,我正在和一只宠物波斯猫拍拖,有一天我在垃圾桶里听到有人在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感觉你们太伟大了,我们家族的千年秘密你们都知道!让我听的如痴如醉,以至于忘记了和波斯猫的约会,她大发脾气要甩了我,还好我及时想起族长说过“没有不吃腥的猫”,只好把好不容易弄到手的一只珍贵鱼头送给她,她才破涕为笑。

        今晚的星星真亮啊!糟了,约会的时间到了。穴居太小就不邀请各位来我家作客了,各位如有邀我之意,不妨准备好美味佳肴我必如期依约前往。就写到这儿吧,去晚了波斯猫一生气没准又甩了我,像我这样没有名车别墅的无名小辈找个女朋友真的很不容易啊!有空再聊。拜拜!

        另,回信放到垃圾桶即可。

        和人类亲密接触的小鼠标标

        鼠年鼠月鼠日

       <四>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一:“品江南”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执著于泉水的恬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气弥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曼妙。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凑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更为难忘。那是同泉水般质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泛舟水乡,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点评

        没有诗,不成江南;没有诗意的语言,不足以表达诗意的江南;而没有诗性的评点,则不足与言《品江南》的韵味。

        诗的心灵画意淋漓。一把胡琴,一泓月光,一缕会意的微笑,可以编织出江南美丽的经纬,丝绸一样的温婉质地。撑篙的身影,斜风夕阳,松语长歌,亦可以描画一幅隽永写意的山水图轴,人生的况味于此作悠然的南山之见。而长鸣的金鼓,烽火的长路,也被诗意轻轻地拥入心怀,熨烫成一壶江南雪夜里劝慰心灵的美酒。 江南,从画意里走出的江南,水比酒还醇,意比画更深。开落的莲花和季节一样的美丽,掉落在人生溪流里,点画出生命江南一样的诗意闲适与追求。

        文采胜花,才情似水,才或可与江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写作的人如何能不时时翻检自己的心怀,去与美丽的人生签订一份永生灵性的同行之约?

       <五>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

        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若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味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们在世上走着,都要经历少年、中年及老年三个阶段,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从中年至老年的风化,不啻是身体的成长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长,心境的渐变。

        少年时,热爱那甜甜的滋味。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裴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还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尽管“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是一个热爱美好的境界,是以,许多在少年时已崭露头角。“数学王子”高斯年轻时已誉满世界;年轻的丁俊晖向世界冠军叫板;仍带着稚嫩的郎朗正优雅地为人们送来悦耳琴音……少年时,不言愁,雄赳赳地向人生进军。中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的无奈亦已尽收心底,氤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眼光看世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年就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承接时期。携幼负老,中年又是个责任的时期。惟咖啡,苦甜参半,才彰显中年之况味与魅力。

        到了老年,大约人生之百味已遍尝。互相帮助之甘甜,梦想之芬芳,责任给人的愁与乐,落井下石之苦极,过河拆桥之辛辣……最后糅杂成了什么?却是一瓶矿泉水。正如白色,其实是由七色汇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于饱经风霜之后,心底经过大风大浪归于平静。世界的风浪,击不起心底一丝涟漪。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一双真正宠辱不惊的眼看世界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也只有这般闲适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却浓郁的感觉。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

        点评

        将试题材料中的三个人依次设定为少年、中年、老者,并进而叙述人生三个阶段所体验的不同“滋味”。这是作者整体把握材料进行构思立意的视角。

        新材料作文,虽然不强求文章开头引述材料,但本文开篇贴紧原材料,第一段从因果关系概叙材料,第二段亮出自己的立意 (“设想”)。这样,文路清晰,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内容上,难得该考生正值青少年,却对中年、老者的“滋味”也有一番心得;自然,这是作者从观察和阅读中得来。

       <六>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我于咖啡中看见”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的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

        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总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 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间房屋。

        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点评

        厚重与崇高,相信是很多读者在读完此文之后的感受。《我于咖啡中看见》作者将“咖啡”作为一个角度的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背景,作者以思想家的形象在咖啡的缕缕细烟中细品咖啡,放飞思绪,品读人生,感悟岁月。文章的“我”彰显突出,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复杂而丰富的伍尔芙、史铁生,在解读中既扣咖啡又不是对咖啡的简单肢解,处处忠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正因如此文章中不乏闪烁思想光芒的句段,如“……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 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七>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缤纷成就和谐”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 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 《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泽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缤纷的色彩,

        ——— 为何?

        ——— 缤纷成就和谐!

        点评

        就这道作文试题,不少考生只满足于演绎试题材料中的某种 “滋味”,未能对材料进行深一步的开掘、拓展,立意显得一般化,缺乏深刻,缺少思辨。本文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

        在作文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积极思考,善于思辨,是该文脱颖而出的秘诀。

       <八>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许”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一般,朝心仪的方向驰往,你需要一颗清静如渠的心来从容淡定地面对未知的境况。

        文革期间,画家黄永玉与作家表叔沈从文于下放途中擦肩而过。沈从文淡淡地告诉黄永玉:“要从容。”十年动乱过去,黄永玉说那三个字总会在其心头不经意地浮现。

        的确,这是多么淡定豁达的一种生活态度啊!如水一般清澈,却如水一般坚定,永不止息。那是向他人展示了一种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

        5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的敬重,对国家的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点评

        收放自如、潇洒行文、紧扣中心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开篇以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引入,然后从沈从文的“要从容”到对 “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另类解读,最后归结到“清水”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文章以水的清淡贯穿全文,同时又赋予了水丰富的文化内涵。材料新颖,黄永玉和沈从文的故事似不经意实很用心,四川地震这个材料也被作者巧妙地纳入到“水”的范畴,表现出作者对材料较高的驾驭能力。

       2009 品味时尚

       那是一个繁华到极致的街口,以转角的轴为中线,有两家店。一家是国际闻名的服装品牌在此城的旗舰店。旗舰店旁边转角过去,有一个小铺坊长年埋藏在黑暗的角落,小小的木质门扉,还没有旁边旗舰店四分之一大的店铺。一位带着镶边眼镜的老人始终坐在离店门最远的那个角落的台子边,专心地给一两件剪裁精致的旗袍刺绣的花瓣上镶边。店铺的侧墙上,挂着一个久年未擦、覆着灰尘的铜牌。

       无人问津这家小刺绣店,尽管她里面蕴藏着无数精美的手工艺品,人们往往目不斜视地走进隔壁的旗舰店,精心挑选,满载而归。全城的人都将穿着这个品牌的衣服作为时尚,男男女女,谁要是有能力进这家店购物就是一种能力。这种攀比,俨然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

       每日清晨旗舰店的清洁工“哗啦——”一声将水全部向那刺绣店的门口冲刷而去,脏兮兮的水流了一地。然后是汽车尖锐的刹车声,旗舰店的总销售经理神情孤傲地冲店门口恭候的助理冷漠地微微致意,自动玻璃门将一切繁华又隔绝在店门里头。工商局不止一次来访并暗示刺绣店的老人,可能在不久

       久的将来这里将被能付起更高地租、带动更多客流量的另一家国际品牌旗舰店所取代。

       终于有那么一天,规划局请了驰名外省的一位美学专家过来勘察这条商业街的发展前景。美学专家的眉头一直锁着,慢慢踱过一家又一家规模宏大的商铺,又踱过一扇又一扇铮亮的橱窗,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一行人走到转角处的店铺,美学专家的脸色放光了许多。周围的人立马会意,有一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者上前恭维地笑道:“先生果然好眼光,这转角的国际旗舰店就是拉动本城高端客户消费的头号品牌,这里地段繁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大家立马要拥护着专家进店。专家的神色很严肃,只是略略点了点头,迈开脚步不顾旁人失望的目光接着向前走。

       走过刺绣店的门口,除了专家,所有人无视这家店继续向前走。但是专家这一核心人物的脚步倏地停下了。他凝视着不大的店门和里面昏暗的摆设,驻足良久,迈进了店门。老人正在专注地给一件精美却无人知晓的旗袍滚边,此时沉稳地慢慢抬起头,露初那张满是皱褶的、带着镶边眼镜的脸。没等大家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下一秒,专家的手和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专家严肃的神色里竟似闪着一丝泪光。

       “老师!”一声深沉的呼喊,惊醒了所有人。原来专家嘴里几年来谈到的那位神龙不见首的恩师,就是这位常年无人知晓的店铺的主人!据专家几番提及往事时说,当年他只是空有禀赋的研究生,是这家店铺那精挑细选的上好苏州丝绸,精湛的滚边技术,细腻的刺绣图案,使他从中悟到了美学的精髓,最终有了当今的成就。这番回来,也是特地来重新寻找当日的恩师。

       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头条,这幅画面连带小小的刺绣店惊动全城,标题是“人们该如何品味真正的时尚?”

       半年之后,这里变为了时尚步行街,周围仍旧是琳琅商铺,只是转角最繁华处被古色古香、窗明几净的一整家刺绣店所占有,赫然是这里的时尚地标。

       人们终于将目光投向这家规模宏大的刺绣店,并逐渐发觉它貌不惊人的沉淀着的时尚。太多的人走进了这家店,有钱人在这里购买丝绸手帕、布艺鞋;高端的客户纷纷订单,高层party上掀起旗袍风。大街上拎着刺绣店特有的木制小包成为最新的时尚。

       那铜牌仍旧挂在侧墙上,被擦得铮亮。那上面赫然写着“苏州薛家第xx代刺绣真传”,其刺绣工艺作为文化遗产被得到保护。不知道那家不甘心地被迫迁址的旗舰店的经理,可曾明白这店为何代替了她的旗舰店,成为永恒的时尚为人们所品味、保护?

       个人点评:这是一篇以身边的事为着眼点、故事简单立意却颇为深刻的作文。从文章看似不经意对小铺坊的描写,到对旗舰店人来人往生意络绎不绝的场景,再到美学专家的出现和那番惊人之语,最后小刺绣店代替了旗舰店,成为人们所追崇的对象……文章的戏剧性非常的强。从故事中作者想要告诉人们,真正的时尚、真正的美并非是昂贵的品牌、华丽的店铺,而是能让人们从心底里感受到这份用心的可贵,这样制作的服饰,所表达的那种美,才是美学的 精髓,才是永恒的时尚。也许它并不耀眼,它也并不张扬,但它有着历史的沉淀得来的文化底蕴。它的美,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无需担心会被浮华的世风所打倒。这样的时尚,才是值得认真品味的时尚。

       好了,关于“历届高考作文点评”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历届高考作文点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