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自清散文精选,600字随笔

2.急急急!!!谁能帮我找一篇散文美文啊!!!

3.朱自清散文精选《看花》阅读随笔急急急急!!!

4.有关菩提的精美散文随笔

5.生活感悟散文

6.延寿古刹,驻足畅思散文随笔

精美名家散文_名家散文随笔美文欣赏加赏析

 就像梦中的河,那样明亮而清澈,在拂晓之前等待着阳光的照射,带着未完的梦,那小船承载着我,勇敢的唱着未来的歌。下面是美文网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拂晓的精短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关于拂晓的精短散文随笔:拂晓

 天渐渐亮了!

 朦朦胧胧的,四周的景色还处于沉沉欲睡、懵懵懂懂的状态,只看见轮廓。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光明的脚步越来越近,渐渐看得见周围的物象,清晰起来!房舍、村庄、河流、山峦···

 渐渐地能看见远山了,远山间露出鱼肚白。近处的山峰愈发清晰如发,飘在半山的薄雾如白纱一样轻轻流动、升腾。小河哗哗流淌,因为连日降雨,河水丰盈,几乎漫过河床。泛着白光,欢快地歌唱。

 公路上偶尔驶过一辆车,看不到行人。

 林子里鸟儿们好像快要生产的孕妇躁动起来,吵吵闹闹的。远处村庄传来狗吠,公鸡开始叫醒沉睡的人们,晨光拉开帷幕。

 渐渐地天色大亮,东面山顶的云朵染上明亮的金色,橙色,慢慢变得红艳艳的,太阳就要出来了。

 鸟儿们开始举行欢快的音乐会。人们陆陆续续的起来了,担水的担水,下地的下地。大路上车也多起来了。

 一点点的,一点点的,红日终于一下子跃出山尖,把山川河流大地照得亮堂堂。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看见光与影的奇妙变幻。拂晓的景色,太美了!

  关于拂晓的精短散文随笔:拂晓

 这是一个幸福的拂晓。

 天才显亮,朦朦胧胧,仿佛在酝酿着什么。

 夏天的小镇还沉浸在睡梦中,一轮红月,停在灰色的夜空。蟋蟀在不知疲倦的叫着。

 没电的小镇,只有车在闪烁着灯。像一道火流,还发出轰隆隆的声响。人的忙是没有时候的!

 清风拂过处,有薄荷的青草味,叫人想到秋天的气息。从远处不时地传来犬吠声、鸡的报晓声。

 有一层薄雾寂寞得裹着黑黢黢的树丛。

 天渐渐的变亮。山脚下的小镇,房屋与树丛逐渐分成两种颜色:灰色、黑色。刚才踩在山坡上,有一种虚幻的感觉,软绵绵的,轻飘飘的。一会儿功夫,脚下的石头逐渐变的露出原形,踏在上面实在多了,但仍未特别清晰。有时趟在草丛里,冲出一股股浓蒿味……

 当鸡报晓的时候,鸟还在睡梦中。随着天色变亮,那种不知名的鸟叫起来。(往常在沉睡中听到这种叫声,窗户才显亮)接着各种鸟次第叫起来。当它们争晨的时候,天就亮了。

 有一种小蝇,像停驻在空中,而且总喜欢在眼前晃啊晃。

 再往后,树渐渐变绿,石头也清晰了,鸡鸣声也没有了,只是犬吠声不时地出现在遥远的山村……

  关于拂晓的精短散文随笔:拂晓

 一朵云从夜里飘出

 面色潮红

 我猜不出是否和哪只飞鸟有关

 但夜色露出伤口时

 我听到了一声声的呻吟

 那是夜露的心事被晨风打开前的失落

 是流水被落花抨击后的曲尽情散

 是冗长的冬季被一片片嫩芽破土时的疼痛

 是一首诗正被多情的读者寻章摘句的

 剥离

 是谁的美梦被悔恨的泪水洇醒的破碎

 是谁的寂寞被飞鸟的翅膀划破的无望

 是谁的内心被偷养的豹子啃啮的痛楚

 是谁的名字被雕刻在爱情墓碑上的

 无奈

 我呀,已习惯于

 拂晓的键盘偷偷敲击心灵的声音

 仿佛聆听纤弱的月光对陈年积雪的

 轻吟

朱自清散文精选,600字随笔

《美的情愫》

内容提要 :

东山魁夷是著名的日本风景画家,也是著名的散文随笔家。他的绘画和散文既反映民族的审美情愫,又具有现代的文学艺术风格。他孜孜不倦地在文艺领域,探索着日本的美、东方的美。

作为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在创作上,从运用西方色彩开始,吸收了许多西方画的特色,同时又不断地探索日本的美,创作出许多反映日本民族特色的作品。他是日本风景画家,他热爱大自然,尤其倾心日本的大自然——海和山;他观山与海,寻找大自然的生命,仿佛切身感受到它们的气息和搏动,深刻地把握自然,直观对象的生命。他的画,是大自然的艺术再现

作者简介:

东山魁夷(1908—1999),日本著名画家。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德国。历任日本画院展审查员、常务理事长、顾问等职。他在创作上,吸收了许多西方绘画的特点,又不断探索日本的美,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风格,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生的强烈情感。代表作有《春晓》,曾由日本赠送给;他的《京洛四季组画》、《唐招提寺壁画》等也是传世名作。他也是出色的散文家,他的《探索日本的美》、《与风景对话》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文。

急急急!!!谁能帮我找一篇散文美文啊!!!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600字

在暑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完美的意境,不论是美景还是一切生灵,在他笔下,都显得格外生动。

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400字

我合上书,回味着他纯熟、老练、独特的用笔,总有种莫名其妙的快感。

他——朱自清,与我们这些文学大海中的一滴水相比,他在无垠的文海中算上占有一席之地了。若他能存活至今,创出的作品该令上帝、众神为之倾倒,更是有一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还是于1948年8月12日因病逝于北平。

他的散文在用词上不免精雕细琢,娴熟的技术使他脍炙人口的佳作更加有力、优美。他善于抨击、打击黑暗社会;也善于写出情景交融、给人以身临其境般感觉的作品留传千古。称他文学界一颗夺目的明珠一点也不过份。

他的文章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议论文了。名言于想法的完美结合,可谓天衣无缝,美妙绝伦,给人难得一见的教育,.99zuowen,并将议论文中罕见的美文佳作留于后人,留传百世。

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书,再次欣赏他简洁精要的文笔,欣赏字里行间鲜明的政治色彩,欣赏这本《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400字

朱自清,我们已经对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初一时,我们就学过他的《春》,初二又学了他的《背影》,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忽然发现观察事物其实就这么简单。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我们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我们累了主动背我们的人,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可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们这些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亲为劳的样子,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哪儿?朱自清说,正义在人们心中。可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有些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人们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可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些官员受贿,他们今天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己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也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可是那也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难辨,看到了虚伪。

朱自清散文精选《看花》阅读随笔急急急急!!!

1夏 感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赏析]本文寥寥数百字,却堪称当代散文中难得的精品。文章起笔连用三个比喻,“一锅冷水”“密密厚发”“黛色长墙”看似扑拙,却从感觉和视觉上贴切地再现了“整个夏天”“芊芊细草”“淡淡绿烟”的特点,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不沉闷;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于是,在声色互补、虚实交融之中,作者已经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2夏至微山湖

李胜

跳跃的微山湖水逐波赶浪,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偶尔有被水托出的村庄,柳荫下,一碧青砖瓦房,白云深处隐约可见几里长的渔网。

乘坐小舟驶向湖心,你便看到夹岸湖苇向你招手,湖苇丛中摇荡出成群结队的牛羊,在低头觅食。勤劳的农人开始一天的忙碌。我们的小舟顺风驶在辽阔的湖面上。成群的鸭鹅在老汉的吆喝中争先出巢,欢叫着,纷纷跳入水中,翅膀拍打着水面。悠闲的渔人光着脚板在村头的树荫下谈论着,秀美的村姑系着白裙、红裙在石台上揉洗着衣服,看到远客到来,都抬头相望。如果你和好客的渔人攀谈,他们会热情地做你的导游;若你与姑娘们交谈,她们会爽朗地和你说笑。再放眼四望,你便会发现碧如盘的荷叶掺杂着点点红光,团团雪球,成片成排地几十亩、几百亩地出现。那瞪着圆圆眼睛的老荷果和人摇头,渔人会笑着说:“那半闭着的莲蓬才是生吃的佳果。”小舟欢快地穿过鸡豆塘,越过菱角池,划向空白水处。长长的渔网不在眼前,一叶小舟在一村姑的驾驶下,从荷塘中穿出,驶向下网处,村姑用手里的船桨拍打水面,吆喝着,样子逗人。渔人说,她遇上了大鱼,在向网中赶。远处的青山近了,层层树林、果林遍布群山。山脚下,宽敞的柏油马路人来人往,宽阔的码头,排排船队在静候着。

夕阳如光屁股的孩子,一溜烟地跑进西天的山脚。远处的村庄绕上一层薄雾,渐渐模糊。河曲摇渡的老翁唠叨着收工,我们的小舟在烟波中流去,身后,那苍山、那小树、那近水……呈现出一个金黄的世界。(摘自《人民日报》)

[赏析]文中描写的是水乡夏日的风物情调。以湖为中心,放眼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牛羊鸭鹅尽在画中,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在作者的妙笔涂抹下,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在作者的笔下,一切有生命没生命的东西都具有了人的感情,比如“跳跃的微山湖水逐波赶浪”“湖苇向你招手”“那瞪着圆圆眼睛的老荷果和人摇头”等,使画面的调子更加明快。另外,文章用词看似信手拈来,却极为准确、传神,比如“湖面上偶尔有被水托出的村庄”中的“托”,“摇荡出成群结队的牛羊”中的“摇荡”。

3苦 夏

冯骥才

这一日,终于搁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诀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了。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化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部依法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生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以为全部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爽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赏析]这篇散文以“苦”来概括“夏”的滋味,确也恰当,但如果仅仅停留于“苦”的层面上,那就平淡无奇了。本文作者固然写到夏之苦,但更多的是写夏之乐趣,这些乐趣甚至包括“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等恐怖“”。显然,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作者在以后的岁月里经历过无数的人生苦难,那才是真正的“苦夏”,可作者最终认识到,正是那样的“苦夏”,锻造了自己生命的硬度和韧性。品读这类句子“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你对生活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4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 摘自《青年文摘》

赏析:

尘世浮华,人心浮躁,很多人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像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很难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因人心难以宁静,烦恼多了,快乐少了;伙伴多了,朋友少了;枯灯独坐者多了,闲庭信步者少了;萎靡颓废者多了,积极进取者少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一个“宁静致远”。是的,只有宁静,我们才会有开阔的胸襟,才会有挑战的勇气,才有可能迈向成功的顶峰。让心宁静吧,你会变得更加美丽而有内涵,你会变得更加成熟而又稳重,你会和快乐结缘和成功握手。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也就守住了整个世界。

有关菩提的精美散文随笔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400字

在暑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完美的意境,不论是美景还是一切生灵,在他笔下,都显得格外生动。

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400字

我合上书,回味着他纯熟、老练、独特的用笔,总有种莫名其妙的快感。

他——朱自清,与我们这些文学大海中的一滴水相比,他在无垠的文海中算上占有一席之地了。若他能存活至今,创出的作品该令上帝、众神为之倾倒,更是有一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还是于1948年8月12日因病逝于北平。

他的散文在用词上不免精雕细琢,娴熟的技术使他脍炙人口的佳作更加有力、优美。他善于抨击、打击黑暗社会;也善于写出情景交融、给人以身临其境般感觉的作品留传千古。称他文学界一颗夺目的明珠一点也不过份。

他的文章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议论文了。名言于想法的完美结合,可谓天衣无缝,美妙绝伦,给人难得一见的教育,.99zuowen,并将议论文中罕见的美文佳作留于后人,留传百世。

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书,再次欣赏他简洁精要的文笔,欣赏字里行间鲜明的政治色彩,欣赏这本《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400字

朱自清,我们已经对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初一时,我们就学过他的《春》,初二又学了他的《背影》,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忽然发现观察事物其实就这么简单。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我们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我们累了主动背我们的人,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可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们这些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亲为劳的样子,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哪儿?朱自清说,正义在人们心中。可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有些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人们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可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些官员受贿,他们今天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己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也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可是那也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难辨,看到了虚伪。

生活感悟散文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下面是美文阅读网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菩提的精美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有关菩提的精美散文随笔:菩提也落泪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梵香萦绕,煮一壶浓浓的思念,我欲无求空落泪,化作菩提树下风。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颗忧郁的泪。----文:篱落疏疏

 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某天,踏进一座寺庙,寺虽小,各殿俱全。对着菩萨,我每磕一下头停下来时,喉咙里似有万语千言,但我没有咕噜出声音,只是那么聚集着情绪,酸甜苦辣混混沌沌一片,也不管冥冥之中是否有佛接纳。

 我苦苦哀求菩萨,让我们再结一段尘缘,相恋相伴走过月月年年。菩萨说:除非海枯石烂、沧海变桑田。于是我再求菩萨,来世把我变成一只填海的燕,历尽千辛直到把大海填满,换你我的今生缘。所以菩萨安排了今生的相见,让我与你尽这一段未了的前缘。缘尽,则曲终人散。

 就在我仰头一望菩萨时,泪水已涌流如注,而且无休无止。我这时对自己却是既明白又糊涂,并不去擦泪,就透过泪水一直去迎接那两束目光,并不断地问自己究竟看到了什么?那目光,对我的一切都了然,转身离的的一刹那。我像与一位至亲的人告别一样,又一次抬头去看那目光,感觉竟有些不同。我分明看见,那也是凡人的目光,因为在人世间走过千遍,才显得能包容一切,洞察一切,理解一切。但是,我突然发现,这目光既让你亲近,又让你陌生,还隐藏着很深的冷漠,似乎佛祖在普度众生的同时又拒绝众生。总之,含在他目光里的东西太多而太复杂。那一阵儿,我就站成一个转身又回头的定格,足足又愣怔了几分钟。好在我已不流泪了,心想,佛祖未必喜欢千年万年地正襟危坐在那里,耐心地面对红尘中真真善善恶恶参参差差的心灵,这对他是一种折磨,因为他早就告诉过众生:净土并不远,就在你心中。而众生却没有看出佛眼的秋波。

 也许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菩萨说缘是一块冰,要度五百年。菩萨问苦吗?我说不苦。菩萨于是许我一段缘,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我将疑惑问向菩萨,而万能的菩萨沉思良久,将两行清泪作为解答,告诉我们苦难这个变数实难把握。要经过多少跋涉,几许挣扎,多少汗流满面、几许血泪纠缠,才能寻得到上天的应许之地?俯视的眼睛必盈满累累的伤痕,种种人间的烦扰。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人生的愁苦如影子一样伴随一世。这中间有过多少等待、错过、疏离,幽深迷离的日子拂去又来,迈向憩园的脚步该怎样踏实?

 菩萨慈悲,所以菩萨流泪。至此,菩萨方能敛回泪水,拈花微笑,

 菩提也落泪。

  有关菩提的精美散文随笔:菩提

 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你再强求也不会出现,也不会属于你,比如说写作,尽管脑子里有千千万万种的想法,可是,这些混乱的思绪,总无法让我摸清楚,如何开始一本真正的开头。正如我前面的文章说过的,我打算着手写一本关于我这个时代的青春书,然而,过了那么久,就连开头都还未磨叽出来。

 或许是我的心还未静下来吧,又或许,我真的不适合写。于性格,我比较急,;于写法,又偏于写散文。当然,这个念头还是存在的,然而如前所述,强求不得。

 原来,所谓的思想枯竭的郁闷是如此之痛苦,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我也看了不少的书,写过不少的文章,近来,真心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总想写点什么,却发现什么都写不出,或许人生少了,或许少了经历,于是,我决定,去厦门走一遭,完成与同学的约定,顺便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涯,说不定有一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已经没有几个真正能有雅兴去写写文章,到处游历游历了,生活给我们的强大压力已经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或许每天经过上班的洗礼,早就累的不想动弹,而又或许,大晚上的还有逼不得已的应酬。于是在现实的洪流中,我们妥协,也忘了当年豪情壮志的我们,是如何描绘未来的美好蓝图,我们忘了,却告诉自己这是不得已的。

 不,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没有谁逼着我们,那些现实的残忍,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然后又倒过来,告诉自己这是现实。

 如果现在还有梦,就去追;如果现在还有目标,就去实现。几年十几年之后,你会活在梦想的蓝图当中,幸福而惬意。(文章阅读

  有关菩提的精美散文随笔:菩提世界

 也不知道何时,

 她曾说起,

 有关梦想这件事儿。

 我知道却不懂得!

 然而,时间最强大的魔力就是改变。

 终于,我也看到梦想的艰难。

 有些东西是没有得到却想得到的,

 可,当一切来临之时,

 我才明白,它并非如我所想。

 光阴依然向前,梦想依然疼痛。

 年华如梦,

 虚幻之中,便洒尽所有。

 各自远走,不知所措。

 四处散落,磐涅归宿。

 坚持,放弃,执着,怀疑……一念间!

 我有一个关于梦想的结。

 的班车,远行的梦。

 车开动了,你还在想着什么……

 高架桥过后第十盏路灯,

 完美的符号便是幸福!

 走过大街的梦,有我美好的祝愿。

 谁叫黑夜如此黑,谁叫天涯那么远!

 黑夜并非最暗,远方也非最美,

 繁华不会落尽,梦想不会落尽!

 忽见菩提,也便,我在路上!

延寿古刹,驻足畅思散文随笔

 生活,是一次旅行,有时我们会觉得它很短,短的连我们自己都难以置信。下面是美文网我给大家带来的生活感悟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生活感悟散文随笔:慢生活

 是否曾经有过:一个人走在路上,静静地,数着路灯慢慢的往前走;是否曾经有过:一个人躺在草地上,哼着歌,数着天上的星星;是否曾经有过: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呆呆地望着窗外,让自己的心从久经的忙碌中安静下来。

 我爱慢生活。从慢中收获心灵的沉淀,从慢中得到灵魂的升华。

 一个人,一首歌,在这繁忙的季节中寻求一丝宁静。

 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少数人仍然保有快乐人生的能力生活。“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当然,工作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大学生活也许是我们能享受慢生活的最佳时期,学会慢生活,才能慢慢的找出学习与工作的平衡支点。‘慢’是‘快’的基础。

 你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快速找到定位,而不会迷失自己。记得大一结束的时候,导员问过我们这样一个问题: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的大一生活,结果好多人都是用迷茫,混沌等一类的词来形容。其实之所以大家迷茫就是因为太注重速度,而忘记了要慢下来才能更好的看清前方的路,找准自己的定位。

 要慢下来,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速度的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让我们静下来细心想想,从早到晚,很多人都只是在教室、宿舍、食堂这三点间移动,虽然就只是这样,但我们还是感觉到忙碌,所以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地也就感觉累了,乏了。享受慢生活不是让我们放下手里的工作,而是从另一种更加成熟的角度去完成我们的任务。慢生活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富兰克林的:“实际那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至理名言。虽然现在我们大部分人还不具备慢生活的现实条件,但“慢生活”的价值理念可以并也应贯彻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去。未来是我们的,享受“慢”的境界,才能更好的享受属于我们的未来世界。

 中国当代学者林语堂,他崇尚“自由和淡泊”。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写到“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他所追求的不只是慢生活,而是境界更高的慢灵魂。“慢”已不容置疑。“慢”的智慧需要我们去探寻。

 “慢”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地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的应对世界的方式。她只会让你更高效,更优雅,更接近幸福。

  生活感悟散文随笔:生活需要掌声

 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演艺着多彩的节目。在节目的任何的表演的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都会有掌声的响起。生活需要掌声!

 当生活遇到了困难、挫折,掌声将给予支持,从而打破了阻止前进的厚障壁;当生活获得成功,掌声将给予鼓励,使生活不断上进;当生活惨遭失败,掌声将给予安慰,使生活奋发前进;当生活走如歧途,掌声将给予原谅,当生活陷入绝境,掌声将给予期望,当生活恐惧不安时,掌声将给予温馨!

 可见生活无处不需要掌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前进还是后退,这生活中的没一处细节都需要掌声。倘若没有掌声,生活就不是那么完美的,正因为有掌声,生活才因他而变得光彩夺目,像一个美丽的夜明珠!有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到的"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这样做也不就正是鼓舞自我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表现吗?

 生活需要掌声。掌声能使生活成为一个七色板,你的一次鼓掌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为了美丽的生活,给自我掌声,请也给别人一点掌声!

  生活感悟散文随笔:生活的味道

 不知从何处说起,也迷茫于从何体会,生活的味道,无处可寻,尽管心境还算澄澈,态度不算苛刻,尚能简单苟且,非愤青不追逐,非成功而不学?!在叹号和问号之间,平衡的轨迹,是该先叹号还是问号,越来越难找到答案,也越来越模糊,歇斯底里无界限的准绳,谁又看的明白——随遇而安,更是南柯一梦。

 有时候入世俗越深,对身边的人和事,就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感叹这个社会,感慨说不清道不明的生活,流传蜚语,也时不我待,无论从网络还是交际,人的距离彼此感觉越拉越近,心的距离却像隔岸观火,越多的是网络吵嘴,越多的是功名自身,越多的是尔虞我诈,越多的是无知愚昧、批判乏味,越多是利益熏心、遗忘责任,而那些人性最本真的味道兴许早已匿迹无影。可主宰生活味道的秘方,在于是否能捕捉灵魂死角,释放这个社会赋予的使命,健全最真实自我,转换道德是非,客观判断好坏,主观不唯心,探索生活的真滋味,再过一些光阴,也许那些味道,本身就是答案。

 还记得出生那年,是庚午的味道,嗷嗷待哺;蹒跚学步时,是亲情的味道,被呵护成长;小学以后,那是调皮的味道,东奔西窜;渐入中学,更多是成绩的味道,苦涩难咽;上了大学,难免是心酸的味道,不知归途;迈入社会,也许是生活的味道,渐行渐懂。在我身上,那味道如昨日黎明下的昙花一现,本应刻骨铭心,权当作生命赐给成长特有的滋味,可有时总抱怨生命的宽度不能容忍些许偏差或者不如意,总抱怨这些不如意是上辈对下辈不公平的恩赐,我也似乎忘记了身为子女本该挑起大梁奋斗如初,本该孝悌忠信礼义廉,可有时就是一股脑抽没神经似的迷失了那些本有的味道,忘却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应有作风,也许大部分人会有同样的共鸣,也许小部分人试图用各种方式改变过,也许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机会战胜这些习惯性的思维,因为唯唯诺诺、不思进取的味道早已深入他们骨子里的生活,再难以被机械的改变或去除。

 生活在偌大的城市里,每天的日夜交替,有时根本分不清白昼黑夜,分不清活着的味道是否是自己极力追求的味道,在城里呆久了,也熟悉久了,最初的梦想化作了一座空城;一个人的步履阑珊,也变成了一座心城;一群人的达旦吆喝,却成就了这座只是钢筋围起来的孤城,也许这谱写的是一笔绝唱,灯火阑珊处,更是无情自有情。而生活的味道,不在于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最纯真的是,活出自有的那份自信与榜样。

 有时候,城市的味道,除了偶尔独享生计谋生的无力感外,就只能孤芳自赏霓虹灯闪过的每一寸孤单。有时候,城市越大,心就越寂寥,越寂寥,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味道,就越被放大,也就越容易渗透在肌肤的深处,直至到达身子骨里的落寞。回旋处,看不停歇的车辆,略尽熟悉的影像,听过的街巷带着复古的韵感,斯情斯景却挽留不住那过往的十字街口,穿梭在徘徊和你来我往之间,早已忘记了天空的颜色,而空气中散发的可怕的味道,却被每个细胞呼吸着,然后无休止的膨胀着。对大部分尚且还有良知的人来说,管不着这个时代的脚步,更无法解脱这个社会的纷扰,有时候自我的不可理喻,也许是世俗的不可避免,更没选择去谈有味道的存在,言不由衷的宿命,成了必须承受的改变,最后被迫接受的可能就会改变一代人的信仰和追求。

 有时候生活,作践的是自己,体味太浅,感受太粗,来不及细腻,顾不上回眸,总觉得生活如坐针毡,总习惯大神经似的潇潇洒洒,又总抱怨乏味单调的机械工作,忘了左右命运的那根绳索,早在疏忽间勒在了悬崖边上,不及时悔悟,不反省当初,苦丑冷辣的味道,辛酸百态的不羁,披着无所谓的外衣,从来倔强的懒散,更谈不上责任和信仰,走不出牢笼束缚,依然放荡无畏,渐行渐远的年轻,一身褶皱的皮囊,不知远去他乡……

 此刻的年轻,越觉得解救的秘方在远方,在遥远的将来,看着淡蓝色的天空,云,把城压的很低,跟心情比起了潮落;此刻的寂静,多想要一个拥抱,像个温柔娇气的月儿,抱住城市无法安逸的颤抖,拥入云朵倍感洗去纤尘的怀里,去感受那些味道,时而温暖,时而惆怅。

大凡凸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的名胜古迹,古来名家多访、多有名句植入,常见美文面市,传播力度自然广远。古今记游者,在如画之境内细细品读,构思文章时,自然借力多多。然而,也有些记游,面对先人文迹,或多或少会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惋叹。

 京郊有一处确切年代不详的古迹,遗失了历史记述,只留下零散传闻,偏偏又是位于深山的古刹,内有玉佛奇松,外有山珍美泉。往来拜谒者推敲出的文字,自然便是由内心生情原创首发,虽少见广博取,却给读者以亲历亲悟之感。

 北京昌平区的延寿寺,就是这样一处交通便利,少为人知,但值得细细品味的深山古刹。

 就北京地域范围而言,研读寺庙文化者大多知晓,北京延寿寺共有两座,一在京城繁华处,二在京郊深山。城区之间,街景繁华处的延寿寺,因住过一位当朝天子,曾一度名声大噪。《旧都文物略》作如下记述:“北京昌平区的延寿寺‘靖康之难’之时,宋徽宗曾被金国将领囚禁于此。”遥想当年,这位开创瘦金书,以文房雅玩独步天下,诗、书、画、印、茶无所不精的风流皇帝,被囚禁的那年月,也只能蜷缩于延寿寺冷清角落,轻声叹息,仰天含泪,低吟着“家乡回望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正吟诵间,看守的金兵一声呵斥,吓得低头无语。

 随着史潮大涨大退,这座寺院早已荡然无存,仅仅留下“延寿街”一个地名,导致读完史料,寻踪访古的游客,不是一脸怅然,就是怏怏而返。而另一座位于昌平北山山区的延寿寺,却在当地关爱下修葺一新,随缘而来的僧人在此住持,缕缕香火飘浮在山门内外。

 春日,忽生探访京郊延寿寺之念。为此,驱车北行,探访这座知名度不高,足迹不多的名山古刹,试图寻求“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的幽深意境。

 那是一个雨后清晨,通向山深林密的路,两侧植被春意盎然,连视觉都是清润的。车窗两侧,粉白相间的山桃花争相绽放,在凸显密度与色感的同时,以舒展从容之态覆盖着山体,致身在缓行的车内,身如在一片花海里悠然起落。一旦摇下车窗,闭目深嗅,扑面而来的清香便让人沉醉。近看春草如碧毯,仰看悠云如梦幻。

 走进延寿寺景区门,可选择驾车继续前行,环绕山路走向古寺山门;也可选择步行一段蜿蜒的山径抵达古刹。向来大多信众选择步行,大抵因这段路能启人一些悟感:君不见那条路时而上行,时而曲折,时而坦荡,时而幽深,偶尔抬望眼,忽见一个汉白玉筑成的巨大的佛字,在明丽阳光下,起伏山岗上熠熠生辉。这个外形为字,架构如门,由“巨笔书法家”贾松阳所写的佛字,据说有“踏入佛门,诚信拜谒”之意。看到眼前的“字景”,庸者往往得意洋洋地认为,临近古寺,见到佛字,就是“走入佛门”。而后,步入殿前,高香一束,青烟一缕,便能与佛结缘。而智者见此,往往面色凝重,心静如水,企望以蓝天上轻移的白云拂拭心头之尘埃,以身边潺潺溪流涤荡意念之阴翳。因为智者深知:佛门虽广大,也只渡有缘之人。

 与诸多古刹有别的是,大雄宝殿门前,有一株长势奇特的古松。与诸多古松有别的是,遒劲壮硕的枝干盘旋外延,重叠复压不失层次感,匍匐而生的态势让观者想起卧龙待飞。细细赏读,古老的“松景”像是诠释着一种文化积淀,但见古松拥有99枝杈,重叠9层,盘根错节,气势恢宏。不难想象,在悠云朗空之下或在暴风骤雨之间,这株古松恰似吟啸欲起的巨龙,给人以震撼感。相邻不远,便见到在山冈“展翅欲舞”的“凤松”。二松相对,以“龙卧凤翔”之景绵延近千年。同时,也与古松邻近处的一泓清泉形成静动之趣。

 延寿寺佛殿前形态奇特的寿松,像是在千百年风雨沧桑中默默思索着“延寿”二字的主题。这个主题延伸的旅游文化,像是在见证古寺周边生长的养身贡栗、栗蘑、甘泉连同与之不远长寿村里那些寿高体健者爽朗的笑声。古寺西院,有一眼从花岗岩山体麦饭石缝隙间涓涓流出的清泉,俯首品啜之后,顿感通体清爽。听闻历代僧众饮用此泉,得以高寿。由此甘冽的山泉便多了一层意味。

 由于无人引导,只能漫步独游。在大雄宝殿礼拜了由珍稀木材雕塑的三世佛,任一缕青烟直达天庭。据闻,这里还有一尊加拿大信士赠与的`碧玉佛,与奇松、甘泉合为古寺三宝,却因方丈外出无缘得见。虽未全览,也感怡畅,既不方便且自便,或许是悟道之基础。重要的是,不可违了佛家随缘的理念。

 在春山古刹里徘徊,总想钩沉京郊延寿寺的确切史迹。然而,经多方探寻,依然是扑朔迷离,当下仅有网述传言,缺少权威认定,如散落眼前的烛光,尽管点燃方便,光影浪漫,但总是飘忽不定。

 面对依山就势的正殿,权且以“烛光”为梯,随想象的步韵拾阶而上吧!拜谒的同时,倒也不妨思忆一下网页上、古村内有关延寿寺的话题。有网页显示:昌平延寿寺,是南宋年间浙东定海僧人元信到此募集善款而建。古村人称:明初,当朝军师刘伯温为朱家选择皇陵,原本看中此地,后因故又改在寿山建造十三陵。刘军师不忍放弃这片风水宝地,于是,在此处修建延寿寺。其实,不管怎样索引求证,古刹殿前那近800余年树龄的蟠龙松,真真实实地呈现于斯,抑或能诠释古刹的年代。

 走出延寿寺,一个看似浅显但值得品味的问题萦绕于心:“长寿”与“延寿”究竟该怎样界定?直到崖壁间传来古松老竹的吟啸,直到山路上走来肩担树苗的村民,直到阵阵花香伴随春阳高照大地,答案如汩汩山泉奔流而来。“长寿”表示祝愿或说明结果,而“延寿”,是不懈努力的过程,后者似乎显得更为实际,更具张力。因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个中复杂因素难以梳理,难以把握。由此,“长寿”一词,偏于抽象,“延寿”理念,注重践行。总览全国多地,延寿寺多见,而“长寿寺”却未听闻,或许也是这个道理。

 想到此,回首遥望,隐映在山花、古松之间,蓝天白云之下的延寿寺更显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