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_成长心理报告
1.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都有哪些发展呢?
2.李玫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3.什么是心理成长——心理咨询师第一二讲
4.原来人的“心理成长”历程是这样的
你的困惑在于我们心理引导教育。是在哪个节的最重要?其实我们一个原生家庭是生命的原发地,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我们伴随整个成长,幼年青春期到成年的过程当中。任何一个时候,任何一个时间段,相对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幼儿时期属于心理建设阶段。生理身体的发育初期,他会被我们生活家庭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最终形成一个初始的固定形态。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某些心理建设会影响到他以后直至终身。那当我们到青春期的时候,他有一些叛逆,在我们幼儿的心理建设过程的基础之上,需要我们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介入性的引导。
这个时候我们心理相对更复杂化,不能给他做主导性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疏导引导其在生活中心理上遇到一些问题!那么随着我们年龄的成长,我们成年过后会把我们在青少年世界的一些心理缺失,完全暴露在出来,那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填补,包括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影响下,需要强大的心理理念的支撑!从而让他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所以能够影响我们人生较多的还是幼儿时期,心理建设初期。我们如能够过早的介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他有一个完善的心理建设,那么无论在叛逆期以及的后年成年期,在心理上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根据实际情况,每个阶段适时进入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以上针对你的困惑,我们一起做个分析。如果说哪个阶段更重要。个人觉得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如果非要选个主次的话在,我们婴幼儿建设期。相对来说更容易介入和更容易帮助他完善,更能让他在未来生活压力中,以及环境影响中,众多心理变化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你觉得呢?
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都有哪些发展呢?
1. 阳光心理小知识
阳光心理小知识 1.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和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2.如何拥有阳光心态
你好:
美国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人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积极、健康、进取和充满关爱的心态是阳光心态。
角度不同,我们所看到的景象不同。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秀才赶考”的故事,同样的事物,同样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截然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如果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转变审视它的角度,结局会大不相同。
3.阳光心态是什么
什么是阳光心态
1、快乐生活每一天。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
2、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工作当成自我实现的乐趣,把工作当作愉快的带薪学习。而不仅仅是在为老板而工作,为赚钱而工作。
3、积极的思维对待人和事,凡事多往好处想。
4、充满热情和朝气,真心地、习惯性地帮助别人。
5、迅速转变和控制消极情绪。
怎样塑造阳光心态
1、如果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如果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更严重。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就变了。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西邻有5个儿子,老大老实,老二机灵,老三瞎眼,老四驼背,老五跛足。这一家真够凄惨的。但这位西邻却很懂得改变对现实的态度和看法,他让老实者务农,机灵者经商,眼瞎者 *** ,背 驼者搓绳,足跛者纺线。结果全家衣食无忧,其乐融融。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西邻五子食不愁”。
古时候有甲、乙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乙说,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两人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样,结果乙考上了。回家以后他们都跟自己的夫人说,哪口棺材可真灵啊。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如果你能保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的生活。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用好今天。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
4.如何塑造阳光心态
塑造阳光心态,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是阳光心态?所谓阳光心态一是快乐生活每一天。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 二是工作着并快乐着。
把工作当成自我实现的乐趣,把工作当作愉快的带薪学习。而不仅仅是在为老板而工作,为赚钱而工作。
三是积极的思维对待人和事,凡事多往好处想。四是充满热情和朝气,真心地、习惯性地帮助别人。
五是迅速转变和控制消极情绪。 其次,必须了解塑造阳光心态的主要内容:第一,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生。
我们要把好思想变成行动,才能释放出强劲的影响力。要造福一方,首先要造福自己,充满热量,家庭充满温馨,才能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良好的心态影响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最后影响社会。第二,学会享受过程,精彩每一天;第三,活在当下,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第四,不要把自己的幸福来源建立在别人的行为之上。
第五,学会感恩,获得好心情;(好心情才能欣赏好风光)第六,压力太大,要学会弯曲;第七,天堂,地狱由心造;(心情好就是天堂,愤怒的情绪就是地狱)第八,遇事要想得开,把问题当成锻炼,成长的机会,学会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九,宽容过去;(要学会忘记,理解和宽容) 最后,懂得塑造阳光心态的内涵:一是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 二是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三是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四是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良好开端。
一个人是否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可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他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忙于日常的繁杂事务时,往往忽略调节心理、调整心态的重要性,一个人来带这个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喜怒哀乐,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当然希望更多的经历喜和乐,但是遇到怒和哀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但是,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悲痛,找到生存的力量。
人生中遇到挫折时不过如此,当我们拥有一个阳光心态的时候,就有力量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当你以另一种心态去看现实,看世界时,你会另有一番感受,何必让你的心处在阴晦之中呢,给自己的心开一扇窗,让阳光进来。
当明媚的阳光抚摸你的心时,你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阳光心态。拥有它,你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生命会更灿烂,愿所有的心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嗅到阳光的味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来获得。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选择享受生活,还是痛苦地面对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我们究竟是经常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还是只看到黑暗的一面,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助于我们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即使在最黑暗中也能看到光明。热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愿我们能带着阳光心态,缔造阳光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5.心理小知识,名言等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名言警句1、笑一笑,十年少;忧一忧,白了头。 ?2、一个人是在同周围环境的反抗中创造成功的。
?3、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4、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5、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
它能使人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 ?6、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一个苹果。
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 ?7、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
?8、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9、满招损,谦受益。 ?10、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必之。
?11、人们越是看不起别人,自己越是容易被别人看不起。 ?12、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13、一切恶行几乎都是围绕着虚荣而生的。 ?1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1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7、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多活两个月。
?18、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跟自己过不去。
?19、万事三思而后行。 ?20、愚昧是产生恐惧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恐惧的良药。
?21、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奋发图强的气氛可以促人奋进。 ?22、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
?23、把心底的话说出来,就等于替你的心病打了一剂强心剂。 ?24、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25、古语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26、与其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寻找别人的缺点,还不如轻轻松松地送去一句赞美的话。
?27、经不起误会和冤枉,就成不了知心朋友。 ?28、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必须合乎人情。
?29、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30、人类的幸福与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3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2、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33、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34、只要你有一颗平常心,就没有想不通的事。
?35、健康的心理来自于健康的体魄,和谐的环境,正确的疏导和科学的诊治。 ?36、心理和生理是构成自然人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附、彼此制约、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37、心理卫生工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部队官兵的热切需求。 ?38、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39、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40、蚜虫吃青草,虚伪吃灵魂。
?41、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道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他理亏,就当没听见;若他是一个你敬重的人,可以通过讨论提出他不正确的地方。
?42、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4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4、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母,分母越大则分数越小。 ?45、区区与人较是非,其量与所较之人相去几何? ?46、爱挑剔的人总是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幸福。
?47、一忍可以克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48、人生气大多是“心造”的,许多事情换个想法便无气可生了。
?49、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50、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
?51、自己能够思考、有勇气行动,才是自由的人。 ?52、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
?53、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颗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 ?54、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和挫折是你必须的朋友。
?55、尊重自己是得到别人尊重的最好办法。 ?56、怨恨不一定会伤害别人,却一定会伤害自己。
?57、自尊心是个膨胀的气球,戳上一针就会发出大风暴来。 ?58、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心,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59、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
6.阳光心理健康成长手抄报内容有哪些
资料
用阳光心态面对生活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或者遇到困难,或者遇到挫折,或者遇到变故,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这些都是人生前进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有的人遇到这些现象时,或心烦意乱,或痛苦不堪,或萎靡消沉,或悲观失望,甚至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
不可否认,当这些现象出现时,会影响人的思维判断,会 *** 人的言行举止,会打击人面对生活的勇气。比如,当你在工作中受到了上司的批评后,你会思想低落;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别人误会你时,你会感到气愤和委屈;当你失去亲人朋友时,你会悲痛至极;当你在仕途中遇到不顺时,你会怨天尤人,工作消极。
当遇到这些现象时,人的这些表现都很正常。因为人是会思维的高级感情动物,这也是区别于一切低级动物的根本。但这些表现不能过而极之,否则你会活的很累,活的很不开心,活的很不幸福。
人在生活中,要学会用阳光般心态面对生活。所谓阳光心态,就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宽容的、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因为,它会让你开心,它会催你前进,它会让你忘掉劳累和忧虑。
当你遇到困难时,它会给你克服困难的勇气,它会让你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让你去检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当你遇到不顺时,它会让你的头脑更加理性,让你面对不顺时,不是悲观失望,而是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做人原则,让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上一层楼。
当你遇到委屈时,它会给你安慰,会给你容人之度,它让你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宽阔,志向像天空一样高远。
当你遇到变故时,它会让你化悲痛为力量,让你感受到自然规律不可违,顺其自然则是福的真谛。
它会让你的眼光更加深邃,洞察社会的能力更加敏锐,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自然,面对人生的道路更加自信。
朋友们,阳光般的心态来之不易,它需要你生活的阅历更加丰富,获取的知识更加充实,对待人生的态度更加积极,它需要你用修养之水浇灌,勤劳之力扶持,宽容之心呵护。
…… ……
朋友们,从现在起,为拥有阳光般的心态而努力吧!
如果没有人陪,学着一个人听音乐看书写文字。这是个好习惯。
不要对人随便发脾气。
如果一个人开始怠慢你,请你离开他。不懂得珍惜你的人不要为之不舍,更不必继续付出你的友情或爱情。
如果可以不抽烟,别抽。如果可以不喝酒,别喝。
再郁闷也不要去泡酒吧。一个孤独的人手握高脚杯或者抽烟,会更添寂寞感与忧伤。
有喝下午茶、阅读书本、听音乐的习惯。
宁缺毋滥。不要因为寂寞随手抓一个恋人,这对两人都不公平,而且太缺乏责任感。
闲下来的时候,放一段柔情音乐,翻阅几页好书,然后睡个懒觉,快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睡一觉。
从现在开始,聪明一点,不要问别人想不想你?爱不爱你?若是要想你或者爱你自然会对你说,但是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别人会很骄傲和不在乎你。
有固定的消遣场所,比如固定的咖啡馆、书店。让那个地方的服务生认识你,这样,你会在孤单时有个温暖的去处。
不要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比如不吃饭、哭泣、自闭、抑郁,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当然,偶尔傻一下有必要,人生不必时时聪明。
任何情况下,背后不说他人是非。如果一定要你说,说好话。
允许偶尔看肥皂剧,但不可成为依赖。允许偶尔披头散发,但要注重场合。允许偶尔骂脏话,但只限在老友面前或者独自一人时,记得说过后要忘掉那种畅 *** 。
一定要有几个异性朋友,没有非分之想.就是关键时候,帮你出出主意。
学会承受痛苦。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当经历过,你成长了,自己知道就好。很多改变,不需要你己说,别人会看得到。
能不和人争吵尽量避免。一个发怒的人是很恐怖的,会因控制不了情绪变成疯子。
如果不可能和一个追求你的人在一起,别玩暧昧,浪费别人的金钱和时间。结果你可能会失去一个真心对你好的朋友,而且会被人看不起。
麻烦给个好评哈,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李玫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一、从简单到复杂
刚出生的孩子只有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出现的是感觉。
三、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
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
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例如: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 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如: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
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比如:二、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什么是心理成长——心理咨询师第一二讲
早期教育是人一生当中最关键的一环。
人从出生起,将有多年的无助与依赖(12岁以前),正是在这最初的岁月里,他身边的抚养者日日夜夜地照看与哺育,才使他出现对养育者几乎一生不可消失的情感联系。
12岁以前统称为“依恋期”,12岁以后18岁以前是“青春期”。
“依恋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很弱小,他对父母、对抚养人都有相当的依赖和依恋。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是比较逆反的,有时候一些很乖的孩子到这个时期也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或者一些心理问题。
有些问题你不用去管他,他会自然的就恢复正常,也就是说他度过青春期,他就会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就不是这个问题了,他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比如那些不可逆转的过错。
青春期是人最容易出事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管起来也是最难的。
但不管是依恋期还是青春期,都是人的未成年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出的问题,父母,或者其他抚养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他矫正。
“依恋期”发生的问题最好放在家庭解决,“青春期”发生的问题最好放在社会解决,由社会专业机构来干预。
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具有滞后性的特征,你所不明白的他的行为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抚养方面出了问题。
01
首先要讲的第一个心理现象是“情感发展”。
人在生命的早期是最笨的,在1岁之内,大猩猩比人要聪明。
也就是说,人在1岁之内,是相当的无能、无助。
他的吃喝拉撒要完全依靠另外的人,也就是说他的痛苦的解除,都在这个抚养人。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由此带来的快乐都和这个抚养人的出现息息相关。
因此,日复一日,他这个时候从快乐体验,到他快乐过程当中的注视,以及他耳边听到的抚养人的声音,到他半岁之后,他就开始认人了,开始挑人了。
这个“认人”的现象就是最早的心理现象,就是“情感”,我们有时也叫“依恋”。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是和他人有关,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人和人的关系,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其次要讲的第二个心理现象是“言语发展”。
情感的发展是其它心理现象发展的基础,情感的发展和孩子的言语发展密切相关。
真是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也就是有话的。
内向的人不善交谈,不善表达,他跟人打交道很发怵,他言语上、用词上、张嘴上都很困难,因此他有时候宁愿动手,也不愿意动嘴。
他早年的抚养一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缺少耳边的唠叨。
亲情抚养一定有是话的。
妈妈照顾和幼儿园里或保姆照顾肯定不是一个状态,缺少互动,丢少沟通和交流,缺少爱的传递。
爱的抚养和非爱的抚养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有没有话。
听得多的孩子一定说的早,口齿也伶俐,表达更清晰。
言语发育不一样,慢慢就会发展成不同的性格。
再次要讲的第三个心理现象是“社会性发展”。
言语发展他一定和人交流,
如果小的时候没人跟他说话,长大了他就不愿意跟人交流,也不在乎别人的表情,不会察言观色,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锻炼。
社会性就是愿不愿意和人亲近,愿不愿意和人交流。
言语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要讲的第四个心理现象是“观念和性格的发展”。
观念是人的一种想法或一种看法,是在人的不意识中就出现的一种反应。
观念就是观的同时形成了念。
观念是看到了就形成了,信念是明白了坚持。
观念的出现,在父母的唠叨、父母的言谈举止、父母的坚持和信念。
你不能喝尿不是生理上不能喝,而是心理上不能喝,这就是后天形成的观念。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社会行为一定是跟别人有关系的,比如自私,比如冷漠,相反的有热情、宽容、善良等。
性格就是一个人和别人有关的行为方式。
性格既代表了人的观念态度,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表现。
懂事不懂事完全在于父母怎么教育。
02
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六岁之前父母应该怎么管教?
第一方面训练:六岁之前说不,是对孩子最早的一个训练。
孩子还小的时候,你让他闹,他能闹到哪儿去?但如果孩子长到十几岁,他闹的方式可就多了,闹得程度也厉害了。动不动就会以死相威胁,但孩子对死的认识又很肤浅。
不要让你的爱在他的眼里成了没有限制的。
三岁之前孩子的哭代表着他的痛苦,三岁之后就不单纯是痛苦了,而是有了目的性,达不到目的他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出现,家长就应该开始训练他了。
第二方面训练:克制任性的训练。
不要打也不要骂,放到卧室比较安全,一对一较劲,类似于熬鹰,看谁能熬得过谁。
不要生气,不要骂他,他看见了就会形成观念,你那样做容易给孩子形成不好的观念。
不要说教,因为他听不进去;不要打他,因为对他不公平;不要走开,他哭给你看呢,你就看。
大人安静下来,就坐在孩子跟前看着他,让他哭让他闹。磕着碰着也不要去管他,他知道疼。
然后等孩子哭得累了就适当给点爱,但绝不妥协。
没有不文明,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
以这种方式告诉他,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我也不跟你闹,我就看你闹,你就闹吧。
经过这一次事他就会知道,闹是没用的。
但又不能让孩子太压抑,那怎么办呢?跟他讲以后有什么事要跟家长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可以考虑你的要求。
这就给孩子留了一条路,还能锻炼他的说话、构思和表达能力。
鼓励他跟你交流,把握三比一原则,三次满足他一次,让他知道交流有用,但也不要每次都给。
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他不跟你闹了,第二个目的他如果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形成了这个习惯,到了青春期,亲子关系就好处了。
进行疏导性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堵。
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父母的爱是有限制的。
第三方面训练:克制诱惑。
前面两个训练都是父母在场,如果我不在的时候他能不能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让他知道“等待可以获取更大的满足”,你今天的克制是为了以后更加长远的发展。
没有耐性的孩子上学一定会出问题。
第四方面训练:学会忍受。
第五方面训练:防止自私。
这两方面训练可以放到一起做。
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私是正常的。
自私是怎么养成的呢?就是他只管他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不用他管,不用他考虑别人。
上学就只管学习,别的什么事也不用管。等他考上了大学,他就会觉得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与你们无关。
自己的事自己做,公共的事大家做,别人的事帮着做。
从他上桌吃饭开始,就给他立一规矩:大人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事儿很简单,但是非常有效。
饿一个小时,饿不坏他,也饿不死他。饿起来确实挺难受,但人生最期本的痛苦就是饥饿,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话,他的痛苦会有很多。
让他去体会,因为人只有自己经历过痛苦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别人的痛苦。
要让他在这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和他一样,而且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要一起挨饿。
让他心里有“别人”这个意识。
这个叫吃饭的等待与控制。
尊老敬老,先人后己并不只是个形式,它有助于防止孩子自私。
谁要是没回来,就拔出一份菜,留出一份饭,形成习惯。
脑子里得有“别人”。
第六方面训练:挫折训练。
这也是性格训练中很重要的。
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
没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孩子就很容易出问题,一有不顺心就寻死不活。
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而是靠体力。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一点体力之苦。不一定是干活儿,拉练也行,爬山也行。
03
所谓青春期就是性功能的发育期,能生育后代的生理完成,心理危险期,人生第二反抗期和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
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对那些12岁之前形成的问题还能管过来,虽然要难一些,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完全定形。
如果这个人到21岁之后,你要想再改变他就很难了。
人的一种看法,认知的东西,一生都可以改变,但是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要及早培养,越早越好。
青春期有生理和心理两个变化。
生理一个是身高,另一个是性发育。
心理第一个变化是独立性,第二个是自我意识、自尊,第三个是逆反。第四个是结伴,幻想,性意识觉醒。
青春期是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期。
14岁是旷学的普遍高峰期
15岁是违法和吸食的高峰期
16岁是的高峰期
15、16是成瘾的高峰期
犯罪的高峰期是16岁男性和21岁女性
国内毒品控制得严,所以网络成瘾就比较严重。
到了青春期,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一点,要改要求和命令的口气为商量的口气。
小的时候可以爱、可以包容,小的时候可以适度地惯他,但是到了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第一要平等,第二要商量。
第二点,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尊重待之。
孩子已经成年了,要尊重他,把他当同辈来对待,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你对同事怎样,你对朋友怎样,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些事该这样做,那些事该那样做,你就对孩子怎样。
当然对孩子和对同事又有不一样的心态,孩子的事我要负责,所以该说就得说。
肯定是要说,但是说话的口气要像朋友那样。
第三点,要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
不管他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家里的大事都要告诉他,征求他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不用他帮忙,但也要听听他的意见,让他分担一点对他没有坏处。
学习,学多少也没够,但是学习之外有些东西对他非常重要,比学习要重要得多。
第四点,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发现自己教育中的问题。
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他,他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对你。
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他不尊重他他也不尊重你。
无言自威,话点到了,你不说话,默默地看着他,他就知道了。
第五点,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
青春期时期合群性发展非常突出,同性别、同龄朋友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在他生日的时候,让他把朋友都邀请来家,我做东你做主。
当你孩子结交的朋友不好的时候也不要急,而要问问他欣赏那个朋友什么,让他说说那个朋友的优缺点,这样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跟那些孩子交朋友了。
如果你发现那个孩子不是太好,这时候你可以提出建议,把这个话告诉他就足够了,孩子自己会掌握和处理。
当然,如果孩子有什么难度你要能够发现,比如他想摆脱摆脱不掉。
如果父母跟孩子交流很好,遇着这种情况他会向你求救的。
第六点,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
尽可能与其共同欣赏,从而能引导他的兴趣。
青春期的孩子你不要简单地阻止,顺、疏而不是堵。
比如他喜欢网游,你就陪着他一起玩,让他教你。
还有书,你也借他的来看。
跟他共同成长,要给孩子信任,信任感是双方的一种默契感觉。
他不告诉我也没事,我知道我们孩子懂事,他会自己处理的,然后静观其变。
做家长的,特别是妈妈,要学会一种大度的教育
第七点,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
他学习上没考好,他自己已经很沮丧了,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再打击他的自尊,要找到他其它的优点来鼓励他,要当着别人的面表扬他的优点,让他知道他的哪些方面是他做人值得骄傲的东西,让孩子找到自尊。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
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
家庭教育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也在成长,但是矛盾的一点是等父母有经验时,孩子已经长大,教育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所以家庭教育的理念极为重要,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
原来人的“心理成长”历程是这样的
《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第一讲第二讲: 什么是自我成长?韦老师说心理成长,就是自我超越。赵玉梅老师说心理成长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与自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环境和谐。有着老师说心理成长,就是转变心态,让自己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越活越年轻。有的老师说心理成长,就是敢于直面接受真实的自己。就是,敢于挑战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就是敢于捏碎了重建。
我认为心理成长,就是,减少自己不开心的事,降低自己不开心的程度,到最后,让自己没有不开心的事,越来越快乐。根据不开心事情的多少和不开心的程度,我把它分为十个等级。一级二级不开心。是贤人。就是圣人的学生。四级不开心,是君子,这个不开心,很快会自我疗愈。五级六级,不开心,心里有疙瘩,解不开。但也不太影响生活,七极八级不开心,有时有失眠焦虑。这些生活的小烦恼。九级十级不开心,有抑郁症的表现,严重的有自杀倾向。
在学习技术方面,韦老师。举了孔子学琴的例子。说学习技术有三个层次,一是会使用技术。二是懂得原理,三懂原理并且懂结构,会拆分技术。在理论和实用技术的关系上,韦老师,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用豆子和豆浆机。比喻理论和实用技术。
每个人从出生到走到人生的终点将经历漫长的人生旅途,人的心理也会随之成长,学习心理学,将带你了解每个人的“心理成长”历程。
美国著名医生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历划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婴儿期,即从出生到1.5岁,这一阶段的婴儿已经开始接受外界的刺激,接触社会,这是建立信任的阶段。具有信任感的婴儿往往不会轻易哭闹,因为婴儿的内心对母亲建立了非常强烈的信任感,知道母亲会在他需要的时候来到身边。反之,不具有信任感的婴儿会因母亲暂时的离开而焦虑、哭闹。
第二个阶段是儿童期,即1.5~3岁。这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心理特征和自主感知,如会说“不”、“不要”,会反抗,因此父母应该适度地运用社会的要求来控制儿童的行为,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个阶段是学龄初期,集中在3~6岁。俗语有云:“三岁看老。”儿童开始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或现象,但往往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同时好奇心强,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的新事物所吸引。低年级的学生的集中注意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而三到五年级的学生则在30~40分钟。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比高年级的学生好动。
第四个阶段是学龄期,即6~12岁。儿童开始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接受教育,顺利完成学习的孩子能够获得勤奋感,反之则会产生自卑心理。此外,老师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影响很大,埃里克森认为,一个未被发现的天才的内心火焰大多数是被教师燃起的。
第五个阶段是青春期,即12~18岁。人们在青春期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危机,如叛逆,这是心理上的自我认同的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带来的冲突。简单地来说,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基于身体的成长和发育,本能地带来挣脱束缚的冲动,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开始思考和怀疑存在的意义和社会地位,产生了角色混乱。
第六个阶段是成年早期,即18~25岁。埃里克森认为,只有具有良好同一性的青年,才敢于与异性伴侣建立起亲密关系,才能与别人真正共享双方的同一性,也就是说,敢于分享和接纳亲密的双方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建立起和谐的关系。然而这必然存在一部分自我牺牲,因此很多人要尝试很多次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亲密感。
第七个阶段是成年期,即25~65岁。这个阶段大多数人都建立了家庭,因此在心理上生育感比较强烈,侧重于关心和创造下一代,埃里克森称之为繁殖对停滞或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的阶段。
第八个阶段是成熟期,即65岁直至死亡。身心衰老时期,老年人为自身生命的延续而努力抗争。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老人其实并不惧怕死亡,其自我是统一、充实的,在“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同时,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影响这一阶段下一代婴儿期的信任感,与第一阶段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循环的心理周期。
现在的你正处在哪个“心理成长”阶段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